杨叡卿一愣,心想景王府里的人怎么都对自己如此亲近,总觉得事有蹊跷。尽管如此,堂堂王妃向自己一个书生问话,自然也没有回绝的道理。
“王妃有何事只管问便是。”
“杨进士,不知你今年多大了?”
“啊?”这个问题有些出乎意料,但杨叡卿还是老老实实地回答了。“回王妃,小生今年二十岁整。”
“二十岁?倒是正好。”季月心点了点头,又问,“可有妻室了?”
杨叡卿又是一愣,不明白景王妃为什么要关心自己的个人问题。“并无。”
“如此却好。”季月心笑了起来,“杨进士,你这几日应该没什么事吧?”
照常理来说,新科举子进士无论名次如何,大多会有人来拉拢。这些人或是现任的大小官员,或是同乡百姓,讨好这些举子无非是想多加一个政局上的盟友。
更有许多考官在张榜之后便去找那几个成绩不错的考生,提前收他为徒,以此形成自己的一股小势力,提高自己的政治影响力。
杨叡卿早在阅卷时便被主考官冠以‘麒麟儿’的才名,尽管受到季潇湘的影响区居第二,却在殿试中夺得了状元。这样的人放在以往应该是多方势力拉拢的第一红人,此时却是门可罗雀的状态。原因很简单:他的状元是‘钦点’的。
放着季昭之子不用却将一个庶民出身的穷书生点为状元,皇上的用意已经再明显不过了。这一举动无异于告诉众人:这是我要用的人。
皇帝看上的人才,还有谁敢觊觎呢?
杨叡卿并不懂这方面的事,他只觉得自己受了出身的影响才没人拉拢。所幸他倒是想得开,心想无非是没有前辈提携,倒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
抱着这样的想法的杨叡卿,却得到了景亲王的降阶之礼,杨叡卿心中的感激之情可谓溢于言表。也正因如此,他才对景王夫妇格外敬重。
“回王妃,小生并无琐事缠身。”
季月心点头道,“那么,这几日我可能会派人来给你送信,到时需你去王府一趟。”
杨叡卿不敢想别的,只得先应下来,然后便看着季月心满意地离去了。
“最近倒也奇怪,先是郡主,又是王妃,怎么都对我这个书生很是关照呢?”杨叡卿边想边回到自己的房中,准备给远在梁州之北的双亲写一封家书。
如上所说,杨叡卿并非名门出身。与大部分举子不同,他只是个出身于乡绅氏族的书生,父、祖都是落第举子,既无万贯家财,又无权霸一方。
在杨叡卿之前,杨家几乎一直在重复着‘读书,落第,返乡,生子,儿子读书,又落第,又返乡’这样一个似乎永无休止的过程。
仿佛是上天看不下去杨氏一族的现状,在不知过了几次轮回之后,终于赐给他们一个天赋异禀的神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