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晚上,郑成将汇总后的献策记录交给孙立德。
孙立德连夜阅读全部献策,所有献策都可以从强大汉军、削弱唐军、选择合适战场这三个大方面上进行分类。
孙立德仔细阅读了每一条献策,针对内容提前组织语言准备第二天的询问。
第二天,孙立德接见了这些献策之人。
最先上来的,是一个文人,他建议孙立德使用铁索,通过将船只锁在一起的方法,增强汉军将士水战能力。
这个文人信誓旦旦表示,汉军如果用铁索把船只连起来,不仅可以减少北方将士水土不服状况,还能够增强汉军船队水上作战能力。
汉军完全可以用铁索连环的方式打造出一个水上堡垒。
任何策略都有弱点,水上堡垒的弱点在于畏惧火攻。
当然,打仗总是有风险的,只要利益足够大,孙立德愿意冒险。
但是,文士的建议并不符合孙立德的大战略。
孙立德不仅希望战胜唐军水军,还希望将士们能够夺取唐军战船。
把战船用铁索连在一起,单单听上去就极其笨重,唐军完全可以避免与汉军作战。
孙立德感谢了文士的献策,派卫兵带文士下去领奖赏。
第二个献策人是个渔民,在长江打渔,他知道唐军的停船位置,甚至数过唐军战船,知道唐军在长江上的水军一共有三十条战船,数量超出了汉军两倍。
唐军水军停船位置叫做困龙滩,视野开阔。
这位渔民并不了解军旅作战事宜,他只是单纯觉得,与其在长江上与敌军开战,不如趁着唐军水军在岸上的时候对唐军发起偷袭。
这位渔民世代都是汉民,即使没有孙立德的求策令,他也会向孙立德报信。
战场上的事情当然没有想象中那般简单,但是渔人的情报确实为孙立德指明了方向。
孙立德不仅对这名渔民做出了感谢,还雇佣了渔民作为水军向导。
渔民很愿意为汉军领路,甚至表示不需要报酬。
卫兵带领渔民下去休息。
渔民离开之后,孙立德继续接见了几名献策的人。
每个献策之人都提出了各式建议,不论对汉军是否有用,孙立德都表示了感谢。
最后一个人提出了孙立德最关心的战场与战术问题。
孙立德也是有意将这个人留在最后接见,他希望掌握更多信息之后再与此人会谈。
提建议的人叫吴志,他不仅仅是来向孙立德献策的,他还有从军志向,希望借助这次机会直接并入水军,彻底洗白自己的身份。
吴志是一名江洋大盗,常年混迹在水上,因为做事果决公正,手下有五十多名兄弟。
平日里,这伙江洋大盗会假装成在江边摆渡的船夫,搭载往来富商。
明面上的正经工作只是掩饰,事实上他们干着谋财害命的勾当。
船到江心的时候,就是图穷匕见的时机。
吴志并不是唯一在水上干无本买卖的强人。
长江虽长,但是适宜渡江的地点却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