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刚见他不说话,神色却是几经变化,估摸着也能知道些。“夏侯兄,我们保定军官学院的学生,应该会随军去的,这点不要担心。”
“你怎么知道?”
“帝国军队培养军官,可不是学学嘴皮子上的功夫就行的。学了不上战场,等于是白学!所以,我们去是会去的,但是到底谁统兵,得看今天的朝会了。”
此刻在玄武门前,聚集了所有的大大小小的帝都官员,太子、武亲王等人全部到齐了,就等着老皇帝的召见。
昨天平原军传信的士兵在街上闹了一通,又被抓进了治安署,一来二去,消息就传遍了帝都的上层社会。他们都知道情况紧急,不约而同地一大早就聚集在玄武门前,可以及时地上朝。
“老四,你觉得这是真的吗?”却是太子问武亲王。二人周边,足足有一丈是没有人敢站着的,即使是信任宰相鲍瑞。至于其他人,都是避而远之。
“大哥,李木向来稳重,不会冒着欺君之罪来糊弄陛下和我等的。我想,陛下很快就会召见我们上早朝,商议此事,真假一辩可知。”武亲王态度很是恭敬。但他说的话,也应付,算不得自己的看法。
太子撇了他一眼,“这个老四,表面上不再与我争持,背地里也是不搞小动作。我却总感觉怪怪的,莫不是他又有了新的依仗是我不知道的?哼,这次一定要把他和他的野戍军弄出去抵御草原人。这样,帝都就是我的天下了!”
“皇帝陛下有旨,上朝!”是赵公公。他亲自来玄武门宣旨,可见皇帝陛下很重视。
“大哥,请!”武亲王听见赵公公的唱喏后,对着太子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太子也不推迟,甩甩袖子就踏上白玉石阶,跟在赵公公的身后。武亲王也立即跟上,其次就是五皇子十三皇子和宰相鲍瑞,再往后是曹正郭烈等人。个个脚步都很着急,不敢怠慢。战事危及国家根本,谁都大意不得。
众人到了大殿,各自站好,老皇帝就出现了。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爱卿平身。”
“谢陛下!”
老皇帝坐定龙椅,强行振作精神,扫了一眼众人,才慢慢开口说道:“朕下诏你们就到了,事情看来都知道了。但只知个大概吧?来啊,赵公公,把李木的军情奏折读一遍。”
“是,陛下。”赵公公从身后的小太监手里接过一本折子,清了一下嗓子,立刻念到:
“臣李木,叩谢皇恩!
臣驻守西北边线已有十八载,十五年前与草原人决战凉城之外,侥幸退敌。此后时时刻刻,臣不敢大意,日夜监视草原一举一动。
奈何草原人死心不改,仍旧要挥兵南下。臣已经得知,草原人在汉城一带聚集重兵,料定不日就要攻打汉城。是以臣将军情呈给陛下,恭请圣裁!
臣以性命担保,定将竭尽全力,驰援汉城!”
赵公公刚刚读完,忽然间大殿之外传来一声响亮的紧急的声音,“报!陛下,九百里加急!”
“去拿过来!”老皇帝眉头紧皱,脸上的皱纹愈加深刻了。
赵公公闻言,只得快步踱出大殿,往门外而去。只一会儿,回来时,手里便多了一份折子。这折子用的红色,说明情况非常紧急,是以才能直达天听。李木的折子才是黄色的,一般的折子都是橙色的。
他正要交给老皇帝阅览,老皇帝却说到,“念!”
“是陛下。”赵公公急忙打开折子,眼睛一瞥,神色大变。但是皇帝的话他不敢违背,于是读了起来:
“臣汉城太守钟离,向皇帝陛下告罪!昨日草原人率军突然出现在汉城城外,当即就展开攻城。守军依托天险,奋死抗击!然草原人人数众多,又有萨满祭祀随军,施展邪术。臣已派人去赤城、齐城请援。但敌势凶猛,汉城守军五千人恐支撑不到今日午时!臣将组织其余官兵,在城内阻击草原人,直至战死为止!钟离叩谢陛下隆恩!”
立时,朝堂一片嘈杂,许多人都非常吃惊。他们前一刻还听着李木的军情奏折,说草原人不日要攻打汉城,没想到下一刻就传来了汉城沦陷的消息,如何令人不震惊?
老皇帝虽然年纪大了,对军事却是很了解,这两份奏折能同时到达,其实就是一个时间差的问题。也就是说,平原军没有成功驰援汉城。他的一张老脸上,看不出喜怒哀乐。
“好了,不要吵了。各位爱卿,还是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陛下。”曹正站出来了,“臣以为,草原人能瞒过平原军的监察,又赶在了平原军驰援前攻下汉城,定然是早有准备。只怕,钟离向齐城和赤城求援,已是不可能。臣猜测,这两城的太守发出的求援信也在路上了,自身安危岌岌可危!”
曹正的话,又引起了一阵小骚动。文官指指点点的,好似不相信他的话,其实是显示出他们内心的不安。武将则是暗自点头,他们都认可曹正的分析。兵贵神速,是兵家用兵至道,说不定三城都已经沦陷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