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贾珍、贾琏都做的什么事,贾政无语了,之前有很多事他并不清楚。
说他被贾珍、贾琏蒙在鼓里,似乎并不准确,准确地说应该是他压根儿没有关注过贾珍、贾琏日常喜欢干什么。
还以为他们是干正经事的子孙呢,甚至还一度让宝玉跟着贾珍、贾琏学习。
但其实,贾珍、贾琏不知做了多少令他羞于启齿的事儿,甚至是坏事儿。
这样看来,正如王夫人所说,宝玉比他们不知强多少倍。
如果宝玉也学贾珍、贾琏那样儿,那才叫让人担心呢。
此时此刻贾母说的不正是这个吗?
只听贾母接着又说道:“我再说句不中听的话,你与你大哥还能力挽狂澜拯救我们贾府吗?指望珍哥儿与琏儿更不行了,外界早就有人传言,说我们贾家子孙是一代不如一代了。你自己心里没数?”
“……”贾政脸色通红,再次无言以对。
力挽狂澜拯救贾府?外调当差都做不好呢,怎么力挽狂澜拯救贾府?
他从来不理俗务,连贾府早已空了贾母被迫分财产接济一节才知道呢。
更想象不到贾琏穷得没法儿去偷贾母的金银珠宝拿出去卖,而贾珍穷得需要卖房卖地才能维持宁府日常运转。
贾府子孙竟干出这事儿来,会被人戳脊梁骨的,指望他们力挽狂澜拯救贾府?
“你说,我们贾府子孙还能靠谁?在我有生之年,还能看到谁有出息?”
“……”贾政依然不知怎么回答。
“环哥儿的脾性你心知肚明,跟着他娘能学什么好?如今还得靠宝玉与三丫头盯着方知道上进,可身上的劣根性还在。兰儿像是有出息的,但还没长大呢。那边府里蓉哥儿随他父亲,数来数去我们贾府就这么多嫡系子孙,除了宝玉,我还能指望谁?”
“……”贾政有一种痛心疾首、恍然顿悟的感觉,原来贾府已经败成这个模样。
如果说贾府外强中干早已空了还并不可怕,但人才凋零后继无人才让人绝望。
其实他也并非完全没有察觉。
把元春送进宫里,不就是希望能为贾家博得更多的政治资本吗?
逼迫宝玉读书进仕,不也是希望宝玉能出人头地为家族争光吗?
元春晋升的确让贾府短暂兴旺,可宫里的争斗瞬息万变,还能维持多久?
而宝玉讨厌读书进仕,已经走上了一条与他这个父亲期望背道而驰的道路。
“如果不看宝玉那边,这边的贾府已经败了,你说还剩什么?”贾母又问道。
“……”贾政被问得冷汗直冒。
“你说我们家是不是只能靠宝玉了?或许他与你的期望不同,但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需要先把这个家撑起来才行,不能垮了。”
“嗯。”贾政终于点了点头答应一声。
“至于是不是一定要读书,我看强求不来,能读书会读书的当然要鼓励,但像宝玉完全不感兴趣的就算了,只要不做违法乱纪害人的事儿,做什么有何关系?还不是一样为朝廷做贡献?读书做官只是其中一种,况且那是少数人的事。”
“……”贾政又不知道说什么好。
尽管他也认同贾母的话,但打心里还是希望宝玉从政不言商。
“或许你觉得商人不如政客,但其实命运都被攥在别人手里,人生如寄旅,你也是做过官儿的人,这个道理自然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