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嘛,还欠缺一点火候,毕竟长史是政务官,千头万绪都要他来决断。荀攸没有方面主政经验,应付不来这些纷繁复杂的事务。
但程昱显然也只是一个过渡。
李轨在任命程昱为丞相府长史的同时,又任命荀攸为丞相府主簿。
前主簿凌嵘外放太原,任太原郡太守。
凌嵘追随他多年,干练老道,深得他的信任,能力也不错,但他和荀攸一样有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没有地方主政的经验。
把他放到太原去,好好历练一番,将来做自己的政务助手。
周府也被放了出去。
李轨在徐州设行台,以周府为行台长史。
同时改颍川的许县为许昌,设河南行台,驻许昌,以曹仁为长史。
在邺城设河北行台,用夏侯惇为长史。
至此,关东地区共有寿春(长史吕虔)、彭城(长史周府)、邺城(长史夏侯惇)、许昌(长史曹仁)四大行台,各领一方军政事务。
长安政坛的另一个显着变化发生在丞相府内部,李轨大力改革了丞相府的内设机构。
长史西院所辖各曹进行了拆并,最终形成吏、户、礼、兵、刑、工六曹,各曹主官成为尚书,比一千石。
兵曹的职能被一分为二,军政部分保留在兵曹,军令部分则归入新建的枢密使。
枢密使既是一个官也是一个机构,执掌全军军令。
改革了主簿房和侍曹。
改革后的主簿房成为丞相府的办公机构(办公厅),本府政令皆由主簿房出。
侍曹变为纯粹的警卫机构,不再负责迎来送往的杂活。
另设府内局负责丞相府内各部门的资源支持,简单点就是除了业务上的事,其他的活全包,什么吃喝拉撒睡啊,什么杂役的招募和管理啊,统统归属府内局。
丞相府司直(府内监察机构)与朝廷的监察机构御史台合并。
司直同时担任朝廷御史台的御史大夫,不仅有权监督丞相府官吏,也有权监察朝廷百官和地方。
而原先由丞相府包办的一些事务性工作现在也回归本位,由朝廷内相应的部门来承担,九卿不再是寄禄的闲官。
去掉了这些事务性工作后,丞相府就变成了一个精干、高效的政令机关,同时又控制着御史台,李轨对权力的运用就更加的得心应手了。
这次改革使得大批的官员被精简了出来,他们并非全是无能之辈,李轨经过考核,将其中的相当一部分充实到各地新建的行台,少部分下沉到郡县。
至于一些确实无法使用的,也没有一脚踹出门不管。
一部分分流去了京营军,一部分去给宋嘉打工,极少数的办理提前退休,支给一笔安置费后交由地方安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