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家还是原来的小院,要论最大的变化,可能就是屋里新添置了两张桌凳。
经扬雄那么一解释,才知道这是扬雄二子杨凌于岁旦时,回到常安,为之购买的。且杨凌的本意是让父亲在常安买上一处大一点的院落,再多招些仆从,可这些提议被扬雄当场否决了。
要不是家中的几个矮凳都断了腿,扬雄甚至都不会打算让儿子买上新家具。
说扬雄吝啬?
其实并不是,了解他的人都知道,这些年来,扬雄将所有的俸禄和收入,除过日常的开支外,全都贡献给了贫寒士子,资助他们在常安求学。
“扬公慷慨!”
这句话,也成了常安流传的最为广泛的话。
慷慨的扬府,用郊外捡来的果子酿制的果酒当然谈不上多么的美味,其中味道可不是一般的苦涩。
好在王匡并不是专门来吃酒的。
“陛下今日是真的怒了!”扬雄很难得的没有喝酒,他让老仆到了一碗凉水,轻饮着。
且与王匡碗中的果酒对碰了一下。
“父皇又父皇的考虑,太子有太子的考虑。扬公今日,怕不是专门为匡说道此事的吧?”王匡笑问道。
“哈哈,是极!如陛下与太子是乃你王家之事,于我这老不死的有何干系。”扬雄摇了摇头,他算是听出了王匡的另外一层意思。
他长叹一口气道:“你那好友董宣,是由陛下赐婚过?且是前汉之孝平皇后?”
皇帝对于董宣与王嬿的胡乱赐婚,即使过了这么久,知道者也不过一掌之数。
现在扬雄提起,可是出了什么意外?
王匡前段时间还在为好友而苦恼,眼下扬雄提起,他当即点头道:“扬公可是得到了什么消息?”
“你那好友算是惹上大麻烦了,其为青年才俊,老夫多有所闻,自不能看其受此困扰,还有那孝平后,老夫亦是没想到此女会如此坚决……”
扬雄讲过事情经过之后,王匡一惊。
原来昨天的时候,从北方定安国来了一封血书。
书写者,正是前孝平皇后,现为定安国太后的王嬿。那血书传入皇宫,皇帝看后十分恼怒,并在今日一早扬雄授课前,令其阅览。
血书中,皆是王嬿明志之言,其誓死不会再嫁,并发誓会一直为汉平帝刘衎守节。
女儿的果毅,王莽在愤怒的同时,那倔脾气又上来,说什么也要将女儿王嬿再嫁,下嫁之人,还就是那日赐婚的董宣。
此事,扬雄看后,也是劝解过,奈何皇帝的坚决有些超乎想象。
“扬公说,内府已在准备婚事?令有内侍与绣衣使前往安定国,要将小妹王嬿‘请’回来?”王匡的脸色变得很差。
亏他前些日子,还与好友董宣说,那“一线生机”在王嬿身上。可现在,连王嬿的血书和死志都不能令父亲打消这个荒唐的念头,眼看着它将变成事实,他必须做些什么。
“董小郎与孝平后之事,怕是今年就会有了着落。”扬雄叹息道,似是看出了王匡的打算,他警告道:“此事,你若是直接劝解陛下,不仅不会成功,还会进一步激怒,切记不要鲁莽。
说到底,陛下是对于前汉不放心,对于安定国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