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武陵南下,沿着着名的灵渠行进,转眼千万重山已过,逼近梧州。
灵渠乃是始皇帝三十年,公元前二百一十七年,于桂江上游,靠近湘江的分水岭上开凿而成。
至此,身处要塞之地的苍梧梧州即成为“桥头堡”,为日后武帝收服岭南之地,使之成为交州首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至苍梧境内的梧州,王匡并不着急,也没去交州首府广信县,而是按照皇帝的命令,去往特别关照的郁林郡。从外人看,这位南巡使犹如游山玩水之人,前往郁林本一日的车程,硬生生的走了两日。
两日内,唯有同行的孙氏兄弟知晓,他们的这位姊婿做了不少事情,留下了不少后手,甚至将他们兄弟三人也安排的明明白白。
“难怪阿翁时常称赞姊婿,连阿姊也对之百依百顺,小弟今日算是明白为何了!”孙斌那鲁莽性子,在数日的奔波后,收敛了不少。
对姊婿王匡的敬仰,已变成了高山流水。
他骑在马上,偷偷摸摸的来到兄长孙策和小弟孙顺的身边,说着闲话。
孙顺下巴长着几颗硕大青春痘,他腾出另一只手,本想挠上一挠,但忆起几日前,姊婿说挠破会留下大疤痕之告诫,伸到一半的小胖手顿时打住,换做用手背蹭了蹭。
“两位兄长,姊婿话虽不错,可我等是答应阿姊了的,果真要依姊婿之提议,前往交趾,拜见闻叔父,以达到控制交趾和九真两郡兵力的目的?”
孙顺口中的闻叔父,正是孙婉给王匡提过的闻将军,名叫闻达,与孙建乃是生死之交。现今统筹交州以来的边军,被王莽于始建国二年封为镇南将军,以防备哀牢等外患。
居摄三年起,于合浦扩充的水师校尉也是归其统率。可以说闻达是交州内实际兵权的掌控者,不干涉交州的郡寺行政,直接听命于常安。
皇帝给王匡的虎符,恰好能调动此处兵力。选择亲近的孙氏兄弟先去,也是为了打头阵,给闻达通通气。
孙策有些反常的沉默,见两个弟弟争论不休,只道:“同行一路,你我也知道,姊婿身边大有人在,安危不用担心。
且我等南下,可不光是为了保护姊婿……
顺姊婿之意,去见闻叔父,而后迎交州之兵。待姊婿事起,也是我等兄弟建功立业之时!”
孙斌和孙顺二人也是一点就通,听兄长寥寥数语,即道出了其中关键,他们再无异议。
直到将王匡护送到距离布山县的大道上,孙氏兄弟才在数个王家庄子少年的护卫下,分道而向交趾进发。
正午。
秋阳高照,秋高气爽。
布山县十里外,一队穿戴整齐的人马正躬身以待。
里面除过郁林郡寺内的大尹,主簿等官吏外,还有本地豪强,三老。
虽然背地里,他们这群人小动作不断,但至少在明面上,还是保持着对于南巡使的尊敬。
南巡使南下是为督查王田令之事,要是来了其他人,他们这些人到也不至于这么大动干戈。
关键之处在于,来的这位南巡使不一般。不光是身份,还有手段……
小半个时辰过去了,信使来往了五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