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邑几人花费了小半会才消化了皇帝传达来的讯息。
殿中的臣子皆知兴武王王匡可不是什么无的放矢之人,能得兴武王传来消息,事情的可能性又加重了几分。
伴随而来的,乃是几人愈加沉重的心情。
“陛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当以最坏的结果去想。现在已经不是我国如何收服匈奴霸占的戍边之地那么简单了,当以应对胡人的联合入侵为重中之重。”王邑道。
见皇帝已有意动,王邑便知皇帝怕是在得知奏报的那一刻就有了打算,只是还没有下定决心。
他补充道:“以此为预案,陛下当火速下令,使各郡县急速调遣驰援之军,在明处按照既定方案,去往朔方以攻匈奴。
胡人欲要采用声东击西之法,我大新缘何不效仿之?
同时刻,当调遣举国得力干将,以驻守辽西之地,举中国之力,给予胡人当头一击。
领兵打仗之事,如何准确的做,如何让新军取得大胜,个中事,还要劳烦王霸等几位将军了。”
王邑很懂进退,未央宫中又是一番商议。
此事上,王莽全盘接受了王邑等人的建言,当日即向各郡县下达了新的指令。
所征召的民夫和军队数量,与前几日相比,多了两倍不止。常安的命令被及时的执行了下去,即使有人有异议,也只敢在背地里发上两句牢骚。
“皇帝是打算倾尽全国之力,征讨匈奴了!”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想法,包括那些被征召的徭夫也好,将领也罢,收到的命令,均是在长吏的带领下前往朔方支援。
只有很少的人知道,此番动作是为了麻痹敌人,以应对更大的危机。
让有些人困惑的是,当前大规模的人员调动方面,常安显然没有掩藏自身目的的打算。
动员令下达不过数日,驻守朔方的孙建即按照常安的要求,向长城外,掠夺了不少大新屯田的匈奴人送去了“劝降令”。
令中明确要求,匈奴单于当负荆请罪于常安,并归还侵占之地……共计数十条要求。耐人寻味的是,匈奴人在接受了“劝降令”后,侧翼部队没有继续向前进发,聚兵于受降城。
这很不寻常……
消息传回常安,皇帝惶惶不安,只怕六子之语,不幸言中了。
由匈奴行径而观之,北漠的大部分胡人所谋甚大,大新面临建国以来的最大外部危机。
要是战胜还好说,那他王莽的声望会更上一层楼,脚下的江山也会更加稳固。若是不行战败,一些宵小之辈难保不会举事,甚至会变成蔓延到全天下的内乱。
身为大新皇帝,当前的危机,以及手下实行的各项律令遭到反对,王莽第一次发现,自己对于大新的掌控,不像表面那样牢固。
当皇帝还在纠结该如何面对胡人的进攻,确保皇权不受到挑战时,王匡已经收到了来自常安的诏令。
除了交州需要组成交州军驰援外,还明确要求包括他在内的许多必须尽快交代手头事务,返回常安听从调遣,以助力北伐匈奴之战。
居摄年间,蓝田一战,算是王匡的扬名之战,也让许多人记住了他在军事上的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