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尚香被绑架,这是一件很大的事,大到信封当天晚上到达江东,半个时辰后远在战场的张昭就知道了这件事情,并且迅速做出了反应。
张昭是一个善疑的谋臣,他能嗅到这件事的重大意义,甚至隐约能看见这背后有政治上的危机。
他猜测,抓走孙尚香的一定是叛逃的某位将领。
所以他调集大军,朝徐宁开来,但是他知道自己的意图不能太过明显,所以选择绕道从侧翼不知不觉地接近徐宁。
然而张昭确实不是一个出色的将领,他只是能安内政的政治家,他全然忘了在大军驻扎的地方外必有对手留下的斥候在侦察。
所以这件事落到了江外的江东联军首领的耳朵里。
事实上,这些人根本不知道孙尚香被抓这件事,他们只认为这是张昭突然变聪明,而做的战术上的安排。
徐宁往上一线一直到淮南南边,都是几座补给城池,这些城池城墙不高,没有天险,很难守。
但如若占领这些城池的人,能把阵线前移,依靠城池背后源源不断的补给,他们便能在侧翼拉开一条防线。
张昭打仗,是讲究战略胜利的,步步紧逼,他永远做不会亏损的交换,长久以往,这些城池必然都会被张昭攻克,这种战术很适合实力悬殊的两军对垒。
徐宁等地战略意义很低,张昭完全看不上这个地方,所以才会被叛逃的将领们利用起来,他们从侧翼拉起一条防线,并偷偷依靠长江实施反包围的战术。
双方实力悬殊,这是他们唯一可能能打赢这一仗的机会。
但是,他们突然发现,张昭好像发现他们的意图了,因为张昭正率领大军绕道到徐宁上方。
要是徐宁上方的这些城池被占领,那还得了?唯一的翻盘点被拔除,不是只有等死了吗?
所以当张昭做出反应的时候,淮南内部的众将一合计,推选出了一个领事的大将军,当即便率军飞奔战场,他们要在张昭靠近徐宁之前,把这条竖向的防线抢夺过来。
这是一场决战,在他们的计划里,这场决战至少会在开春之后,但刘莽的一个小举动却把他们的决战时间硬生生提前了。
刘莽不知道自己做了一场大战的催化剂,事实上他是很多事件的催化剂,但他不知道,如果他知道的话,他会希望这些事都不要发生,他只想催化另一件事。
太史慈战胜张昭的时间。
无论如何,他都希望太史慈能在他与张昭的交锋之中胜利下来。
他手上有身份越来越神秘的江东贵人,能够威胁太史慈,太史慈不了解徐宁地界,日后徐宁与太史慈交手也会简单很多。
更何况,他还要亲自找太史慈讨要周仓的铁箭之仇。
所以他们来到的是张昭的营地旁边。
孙尚香是一个很有英雄气质的人,从小在军营长大,玩具是红缨枪和杨木弓,她有理想的话,一定是成为一个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