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低效传输
很明显,如果阳光不够充足,是不可能支撑如此庞大的生物圈运作的。
……
孙志勇句句没有提地球,但所阐述的东西却都是地球上的。
大家其实都能够听到出来。
他只不过是在借卡尔夫这个想象中的陨星古生物学家之口,来表达自己对地球古生物的一些看法。
那些枝叶硕大的植物和体型庞大的动物,其实就是说的地球的侏罗纪时代。
这一点,学生物学的罗艺娄倒是听得很明白。
当时学习古生物学课程的时候,“恐龙时代为何能够孕育出如此体型庞大的生物?”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
考古学家和生物学家给出的共同结论是——那时候的地球环境和现在大不一样。
巨大的体型需要巨大的能量维持这一点当然从古至今都不会改变。
这跟物理界的能量守恒挂钩。
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其实损耗的巨大的,一般情况下只有10%~20%的转化效率。
也就是说,你吃一碗米饭,也能够能够顶多获取这份米饭20%能量。
而这份米饭由稻谷这种植物经过至少半年的光合作用慢慢累积才能产生。
可能一百个能量单位的眼光照在这些植物身上,才有顶多20%被植物储存了下来。
那么,两层能量传递换算下来,20%乘以20%,也就是0.2×0.2=0.04。
也就是说,人吃一碗米饭,只获得了当时4%的太阳能量。
这还是往高里算的情况之下。
实际情况远远低于4%。
这还是在食草的情况下。
如果是纯食肉动物,那能量的传递还要低一个档次。
这也“一山不容二虎”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为一个山上的能量传递,也能够养得起一只老虎,多了估计老虎会饿死。
根本没有那么多动物给它吃。
……
所以,基于这种生物界低能量传输的原理。
地球恐龙时代的盛景其实是非常夸张的。
有学者认为,恐龙时代的空气含量都和现在大不一样。
那时候空气之中的氧气含量估计在30%以上。
那时候海洋里的藻类和陆地上的蕨类植物制造了大量的氧气。
也正是因为氧气充足,才足以支撑恐龙那种庞大身躯的动物在呼吸之间满足自己庞大身体的氧耗需求。
而后来,经历过一场大灾变之后,地球空气之中的含氧量骤降,所以像恐龙那么大体型的生物不复存在。
只有鲸鱼这种对呼吸需求不是太大的海洋大型哺乳动物生存了下来。
而这场大灾变,大概率是陨石撞击。
地球上有很多明显的陨石坑,作为证据。
……
但除了恐龙时代的空气含氧量高之外,当时的地球整体温度也比现在要高得多。
熊国在2017年的时候,曾在靠近北极的冻土层之中外出过生活在4万年之前亚热带地区的猛犸象。
甚至,灯塔国也在南极冰层之下发现热带生物的化石。
……
很显然,那时候的生态圈和现在的生态圈完全不一样。
那时候的地球温度高,氧气足,才孕育出了匪夷所思的恐龙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