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南会安,一行人正行在桥上。拱桥横跨河上,整个桥体罩于回廊之内,桥头有碑,上面尽书日文。沿河观去,无数小船穿行其间,河畔屋舍层层叠叠,沿河东望,甚至依稀能看到海船落帆后显出的高高桅杆。
这行人几乎都是明人面孔,身着网巾布袍。十来个挑着扁担的壮汉分成两列,将四个人夹在中间,除了一个深目隆鼻的葡人神父,再无什么特别。但是若是有心人看来,就会发现他们的扁担上包着铁尖。
不错,那当中四人正是陈良、陈恭,顺德佬外加陆若汉,两旁挑着铁尖扁担的就是洪门乡勇了。乘坐洪门号的他们足足比大船队早了一天到达会安,在艚司领过允许交易的木牌后,便进入了会安城。清人大汕所云:“大越国会安府者,百粤千川舟楫往来之古驿,五湖八闽货商络绎之通衢。”
陈良抚摸着廊桥,感受着指尖划过的历史,现在它还没被赐名为来远桥,想想后世这里供奉的真武大帝,如果让这些还活着的建桥者得知,真不知会气成什么模样。
才刚下桥,街角处就拐出了三个梳着月代头的倭人,直愣愣地横在了众人身前。陈良看着三人面色不善,心中暗笑,自己猜到可能会受到倭人的刁难,但是这也太快了点吧。
当先一个番头上前鞠了一躬,便用生硬的汉语说道:
“你们的,一定是明国的商人吧,我可以看下你们的货物吗?”
此时扮作小商人的陈良,满面为难地走上前去,拱了拱手道:“各位烦请借过,货物皆为客人预订,实在不便与你等相看。”
“呵呵,明国人,第一次来会安吧。”番头直起了腰,很不礼貌地用眼睛仰视陈良(身高限制),冷笑道:“我现在希望教给你一个道理:在会安,你永远不要拒绝一个日本人。”
话音未落,那番头突然上前一步,狠狠地拽掉了筐上的布帘,刚想继续讲道理的他,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只见他猛地向后一跳,嘴里呜呜哇哇地喊了起来。
陈良一边愤怒地盯着那个番头,一边赶紧用框帘把白花花的生丝盖上,但是显然身边的倭人已经被番头的喊声给吸引过来了。
由于会安在一月份才会迎来东北季风,所以此时是没有中国商人到此交易的。而在东南亚和马尼拉兜售完货物的朱印船队,则要依靠最后的西风返回日本,在作为中转站的会安在11月生丝贵如黄金。
“尔等怎生这般无理,你可知我等在海上历次千难万险才将20担生丝运至此处,若是晒伤了丝,你们几个倭人可吃罪的起。”陈良碎碎念如三婶一般,和陈恭、顺德佬反复确认筐盖被遮得严严实实才肯罢休,陈恭甚至觉得站在眼前的不是陈良,明明就是三叔,还是没发达的三叔!
那个叫弥次郎的番头此时也冷静下来了,面前的明人虽然都又高又壮,但是却没有水手长时间风吹日晒的脸,估计是中国最多的农民。领头的商人看起来还有点书卷气,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在会安从来没有活下去的可能。
弥次郎心中盘算过后,又看着身边聚拢起七八个日本商人,更加挺直了自己娇小的腰板,将自己的下巴调整到45度,趾高气扬地说道:“把这些生丝运去日本町吧,那里的商人才是慷慨大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