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后,传位大典如期举行。
根据大汉礼法,由于程远志的魏王乃是大汉皇帝册封,虽位于大汉诸侯王之上,但仍是汉之魏王,传位之事须经汉帝下诏,不能私相授予。
可眼见百官齐聚,传位大典已经开始,汉帝诏书却迟迟不来。
这就属于不可控的意外状况了。
程远志高立台上,神态很平静。
大白心里焦急万分,脸上却不得不做出一副云淡风轻的庄重肃穆姿态,端的是难受极了。
正煎熬间,刘晔、华歆两人自许昌飞马而归,带回天子刘协诏命。
众文武见状皆踊跃称贺,赞其神速,仅用十日便从邺城往许都打了个来回。
华歆于怀中取出诏命开读,程远志率三子伫立在前听旨。
抬眼视之,只见诏书上的字体极为潦草,并非汉帝笔迹,只盖有玉玺印,想来此诏书应是华歆草拟,威逼刘协盖上玉玺印鉴所致。
否则的话,他是赶不及此次大典的。
诏书一出,大白的继位就显得名正言顺了。
从即日起,他便是新的魏王、大汉丞相、总领天下政事,总揽天下兵马。
当然,这只是名义上的程序,实际上,大白早就掌控了这些权力。
看大白踌躇满志登上王位,众文武山呼海啸参拜,程远志微微笑着,缓缓退入幕后。
继承王位只是开头,接下来才是重戏。
封赏群臣。
此事关系到众文武的前途名爵,每个人都规规矩矩立在台下,竖起耳朵,听得十分仔细。
只见华歆双手捧着一长条黄色绢帛,悠扬顿挫念道:“今日本王承继大统,特委诸臣以重任,共扶天下。以审配为魏国相,封邺县侯,食五千户……以杨俊为并州刺史、以王雄为幽州刺史、以崔钧为冀州刺史,以司马朗为青州刺史、以赵浮为兖州刺史、以程涣为豫州刺史、以高干为徐州刺史、以贾逵为广州刺史、文聘为交州刺史、以钟繇为雍州刺史、以张既为凉州刺史……其余所有文武官员,各有封赏。”
“封张辽为征北将军、赵云为征东将军;徐晃征南将军、张合为征西将军,于禁为前将军、甘宁为后将军、高览为左将军、徐盛为右将军、蒋奇为掌军中郎将……贾诩、徐庶、田丰为军师将军……”
一通兀长的封赏,从天将正午一直封赏到红日西斜。
却没有任何人显得不耐烦。每个听到封赏的官员都脸带笑意,欣喜若狂。
审配站在文官首位,捋着胡须,老怀大慰。
这些封赏明细,是他三日三夜不眠不休,竭智穷思的成果,算得上是面面俱到,不但照顾到各个诸侯投降来的文武官员,连孙权败走后新降魏国的众人都得到封赏,其余来不了的各地守官守将,也都差人将赏赐贴心送到地方。同时又杀牛宰羊,奖赏士卒,算得上是皆大欢喜。”
封赏完毕,众人再次拜下,山呼海啸道:“谢我主隆恩!”
大白起身,含笑抬手道:“众卿平身,散会。”
众人辞了新君,走下孔雀台,贾诩快步跟上审配,对他说道:“正南兄前些日子向大王请赏自污,为何没了下文?”
审配脸色骤然一变,冷声道:“你不说我都忘了这茬,都是你出的馊主意,令我脸面大失!”
贾诩苦笑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审配叹了口气:“不提也罢……”
贾诩连忙跟紧步伐,追问道:“事无不可对人言,正南兄,说说吧?”
审配摇头道:“我观大王之意,在新王面前,我们就别耍什么心眼,踏踏实实做事就好……大王决不会行狡兔死、走狗烹那一套。”
贾诩沉声道:“所以你就相信了?”
审配道:“我主仁厚,观其对昔日张扬、袁术之态,便知非汉高祖刘邦那种秋后算账之君,此事你不要再与我提起。”
贾诩朝四下一望,压低声音道:“这伴君如伴虎,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谁也说不准。”
审配缓缓地摇了摇头,一字一顿地道:“我信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