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hbcjlp.com
自欺欺人没关系,心理平衡是最重要的。他试图找出贫寒生活的优点,找出富贵生活的不足。这种努力,后来在道德层面上得到了完成,那就是,富贵的,总是不道德的,至少是道德可疑的;贫寒的,则往往是因为道德高尚。
既然不能获得富贵,那就贫穷得心安理得吧,实在不行,再加上高尚的道德。文章中杨雄发泄了在贫困生活中的牢骚,却蕴含着一股深沉不平之气。用唐人孟郊的一句诗来说就是“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独孤信学识渊博,而且思虑深沉,那些在历史上扬名立万、出类拔萃的人,他们凭借的力量是德行,而这也正是独孤信最为看重的力量。所以这一路上,他与杨逍二人就没怎么练习过武功。
因为他明白点燃了的火把不是为了火把本身,就像人的美德应该超过自己照亮别人,否则等于没用。练习武功并不是为了单纯的练武功,应该以武弘道,以道弘人,以天下为己任。
独孤信自幼就很喜欢《淮南子·说山训》中的一句话:“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为;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
此生既然选择行走江湖,侠义为怀,那就要做到不求名不求利。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独孤信常常以后赵皇帝石勒自况道:“大丈夫处世行事,应当坦坦荡荡,光明磊落,象日月那样洁白明亮。”
杨逍道:“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难啊?具体要求是“四不”: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
独孤信道:“君子之心,似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