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仙侠小说 > 独孤之后复孤独 > 第三百四十四章 夜赏古城有月光

第三百四十四章 夜赏古城有月光(1 / 1)

 推荐阅读: 异能重生:学霸女神 农门赘婿:小娘子她又美又飒 我在玄幻世界捡属性 从看见它开始 五行赏金猎人 家在地府,我爸是酆都大帝 影后今天被迫营业了吗 娇妻不二嫁 拾骨娘子 你好2000年
最新网址:hbcjlp.com

刘克仁说完了四个关口,军师道:“剩下的四个关口我来说吧,第五个关口叫作孟津关,孟津关在洛阳北,是黄河上的一个重要渡口。相传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盟于此,所以称为‘盟津’,以后逐渐演化为‘孟津’。也称‘治戍津’、‘富平津’。第六个关口是太谷关,太谷关是嵩山与龙门山之间的一道峡谷。《洛阳记》中这样记载:‘太谷,洛城南五十里,旧名通谷。’此关是汉洛阳城正前方的一道门户。第七个关口是广成关,广成关位于汉光武所置广成苑的南边,故名。这里世称‘两山夹一川’。自古是南北交通要道。杜甫诗有‘便下襄阳向洛阳’句,由荆、襄一带北上洛阳,这里是一道关隘。第八个关口是伊阙关,伊阙关即是龙门口,两山夹峙,伊水穿流其中,自古为防守要地。由于伊阙关形势险要,所以东汉时把它定为‘洛阳八关’之一。《旧唐书》中记载,唐武德三年七月,秦王李世民亲率重兵北据邙山,派将军史万宝率兵‘自宜阳南据龙门’,遂攻取洛阳。这八关在东汉王朝非同小可,东汉灵帝中平元年,以何进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军和五校尉营屯都亭,以镇京师;于京都洛阳周围设置函谷,伊阙、广成、大谷、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八关,置八关都尉,以统营八关军政事务,警卫京都安全。”

刘克仁道:“纵然洛阳城有八大关隘,也没有挡住噩运来袭,几次三番地被焚、被毁、被劫,竟然沦落到了这番光景。”

军师却对关隘有着不同于刘克仁的认识:“纵观华夏历史,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你争我夺,兴衰交替,你方唱罢我登场。王朝交替的时候难免爆发战争,其中有很多战争是关于关隘的。关隘是一个王朝的门户,如果哪个关隘被攻破,轻则失地失城,重则国破。可见关隘对一个王朝来说是多么重要。关隘控制着国家的军事,交通,一般设在比较重要的地方。有的根据天险建造,有的则是在平原上,关隘在历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王朝兴盛与衰败多是人为,并非关隘不牢固。洛阳城有这八个关隘守护,自然固若金汤。可是皇帝老儿若是不思进取,这些个关隘也不一定能够守得他们万全。”

刘克仁明白军师的意思,他也意味深长地说道:“若是现在的皇上能够像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一样,那该多好啊!”

军师道:“其实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还并不是最主要的推动者,鲜卑人汉化主要还是得益于女政治家冯太后,她辅佐了北魏王朝三代皇帝,主持北魏政权多年。在冯太后的教导下,孝文帝拓跋宏学习儒家知识,继续推动汉化进程。当时的鲜卑贵族抗拒汉化,只热衷于扩大领地,获得更多财富。孝文帝先争取任城王拓跋澄的支持,告知这次行动,确实不是一件简单易行的事情。鲜卑人从北方大草原走出来,徙居平城,虽然拥有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但平城只是一个用兵的好地方,大规模推行文治却并不具备条件,不如尽早迁都中原,干一番大事业。任城王听后,对孝文帝拓跋宏表示支持:‘陛下要迁都中原,经略四海,统一中国,这是千古大业,也是周成武、汉光帝的成功经验。如果老百姓知道了陛下的雄才大略,也一定会额手相庆的。’孝文帝拓跋宏,在当时的国都平城召集群臣宣布了出兵讨伐南朝这一重大决策。当时齐武帝萧赜病危,南齐内部权力争斗越来越激烈,此时南征正好有机可乘。即使如此,很多大臣也贪图安逸,不愿意南征,各种反对声音四起。在孝文帝的坚持之下,大臣们才勉强跟着皇帝南下。到洛阳后,皇帝给反对贵族一个选择:‘如果你们想让朕答应不再南征,你们首先要同意迁都洛阳’。这些保守势力虽不想离开平城,但相对于更加可怕的南征,他们还是妥协了。北魏王朝把都城从偏远的平城迁到汉人聚居的中心洛阳城,就是想像汉人们一样,由皇帝带头,学习汉人的文化,争取汉人的支持。”

刘克仁道:“现在的朝廷,太皇太后和铁木迭儿狼狈为奸,皇上隐忍不发,群臣首鼠两端。如果再这样下去,大元王朝迟早会分崩离析。人家北魏王朝虽然也是胡人建立的,虽然他们也是征服者,但是他们谦虚,他们愿意降低姿态去学习,去接受。蒙古人怎么可能像鲜卑人那样放下姿态,他们快马弯刀纵横几十年,打遍天下无敌手,怎么可能放下那份变了味的自豪感,向手下败将学习呢?”

军师道:“将军说的也是,大元朝除了世祖皇帝和仁宗皇帝二位雄主,其他的皇上连汉字都不认识,汉语可能会说几句,他们打心眼里就瞧不起汉人,又怎么会像北魏孝文帝那样呢?”

刘克仁抬头看了看月色,也没再说什么,两个人就这样沉默地走在洛阳城的街道上,自从刘克仁带兵进了洛阳城,他就下令严格执行宵禁制度,任何人没有公务,夜里不允许出来。

安静的街道上,除了打更守夜的军士走过,就没有其他人了。偶尔会有几只出来觅食的老鼠,听到人的脚步声,就赶紧逃跑了。

夜已深,刘克仁和军师却睡意全无,他们两个人从一条街道走到另一条街道,从朝廷谈到江湖,再从理想谈到人生,把想说的、该说的,统统都说出来了,刘克仁活了几十年,第一次明白了什么叫“一吐为快”。

不知不觉间,两个人走到了俗称“五凤楼”的应天门城楼,军师问刘克仁道:“将军可知这座城门楼有何典故?”

刘克仁答道:“大唐太和六年八月十日,时任河南尹的白乐天亲临这座俗称‘五凤楼’的应天门城楼,即兴创作了一首诗,叫作《五凤楼晚望》。诗人登高望远,见景生情,抒发了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晴阳晚照湿烟销,五凤楼高天泬寥。野绿全经朝雨洗,林红半被暮云烧。龙门翠黛眉相对,伊水黄金线一条。自入秋来风景好,就中最好是今朝。’”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