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的官道之上,一袭红衣,背着一个剑匣的英气青年正缓缓而行,剑匣中背的不是什么宝剑,正是三柄制式的百炼剑。
原来,白亦非离开临淄之后,一路取道西南,行路百余里,见高山仰止,心生神往,便行至此处。
看着远方高耸入云,巍峨万千的山峰,白亦非心下想到,齐南有泰山,东有琅邪。
在齐国境内,如此高山,应当便是泰岳了,只是还不能确定。
好在那高山附近,倒有一些村落,白亦非向一路野樵夫问到:
“敢问老丈,远处那高山可有名号啊?”
那老丈费力的将背上的一大捆干柴卸到路边,擦拭着额头的汗水,费力的说到:
“正好小老儿我也歇息歇息,公子是外乡人吧,此山便是我齐鲁神山泰山了!
小老儿我便世居此地啊!”
白亦非拱手说到:
“果真是泰山!多谢老丈了!”
谢过老樵夫之后,白亦非便帮老丈将那捆与身体不成比例的干柴扶上了背,看着老樵夫步履蹒跚的前行着,白亦非心想看来此地的百姓生活也没有这般容易啊!
说来若不是白亦非自幼攻读百家经典,更有家学渊源,早早的便学习了这七国的语言文字,不然的话,行走江湖还真是大大的不便利。
如今天下,七国各有自家文字,不过中原韩赵魏三国皆用春秋晋国之文字,虽然也略有差别,但总体上,基本一致,除了中原三国之外,楚国文字也与韩赵魏相似,至于燕国、齐国和秦国的文字则大有不同。
不过这些年来,白亦非苦心布局,七国镇坐拥天下中枢,连接绵延天下的纵横商道,中原晋字已然愈发壮大,尤其是楚国的文字,已经愈发接近三晋文字了。
至于齐、燕、秦等国也有不少的商人为了行商方便而用中原文字,剩下的中山、滕、卫等几个小国的文字则是不值得一提了。
一路朝着泰山所在的方向前行,越是靠近,越觉山之巍峨,此山远古时便被称之为火山、太山,后来三代之时,此山又被称为岱山或岱宗,至四百年前春秋之时,便被称之为泰山了,此后三千年未曾改易其名,可见非同寻常!
一路之上,白亦非听到了许多关于泰山的传闻,当地的百姓们认为,此山能通天阙,能接幽冥,乃是贯通天地的神山,传说如此神异,白亦非便更不能不去一看了。
来到泰山脚下之时,俯仰之间,只觉泰岳何其宏大,斯人何其渺小,便仿佛一颗尘埃一般,是如此的不值得一提。
白亦非又如何,自以为罡气境的战力算得上天下绝顶,可若与巍峨泰山相比,岂不是萤火皓月之别,秦王嬴稷也好、荀夫子也罢,白亦非自己也好,千百年后,注定都不复存在了,唯有此泰岳长存于世,千年不朽,万年不倒!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