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安这边参与iPhone的活动搞得正嗨,那边索泥却是如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
这位游戏界的霸主,最近的日子可不算好过。
早在2005年的时候,索泥发布了自己的游戏掌机PlayStation Portable,也就是大家俗称的PSP。
一台价格不到两千的小机器,可以看书、听歌、看电影,最重要的是还能玩到高质量的掌机游戏。
怎么说呢?
PSP存在的意义,主要是解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媒体娱乐需求和落后的多媒体移动终端之间的矛盾。
但,历史上总有“既生瑜何生亮”的破事。
如此被赋予重任的一款产品,却偏偏遇到了史上最强掌机,任地堂的NDS凭借优异的市场表现,隔三差五就给PSP来上当头一棒。
在全球范围内,PSP确实热销了一小段时间。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索泥发现了不好的苗头。
大家要知道,游戏机这玩意是不靠卖机器本身来赚钱的。
任地堂那种鸡贼没格局的公司除外,他不是铁公鸡,而是糖公鸡,不掉毛还粘毛,每个环节都要赚钱。
可是索泥亏本卖了几千万台的PSP后,发现PSP游戏的销量却和机器的市场保有量不但不成比例,而且差距很大。
游戏居然卖不动,那怎么赚钱呀!
这种现象其实华国的玩家没少出力,应该负有一定的责任。
据不完全统计,PSP全球大约有四分之一的机器在华国玩家手里,但这部分机器的主人使用的都是基于学习目的,需要24小时内要自行删除的游戏。
索泥的记忆棒,欢迎了解一下。
就在索泥为PSP的发展一筹莫展的时候,苹果公布了跨时代的产品,iPhone。
但凡有点眼光的人就能看出来,iPhone那么大的屏幕,绝对是掌机最大的威胁。尤其是在姜安推出三款游戏之后,把iPhone在游戏市场的前景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下索泥真急了。
拼市场占有率,PSP肯定不是iPhone的对手。
比游戏,PSP也不是任地堂NDS的对手,至少现在看就是这个样子。
现在唯有一个办法,就是去找姜安帮忙,推出一款适合PSP的游戏。
PSP业务部门刚把主意打姜安身上,便发现不但自己,就连PlayStation部门也想找姜安合作。
PlayStation业务,现在也是一头的包,愁得要死。
2006年底,索泥推出了自己的第三代游戏主机,也就是PS3。
PS3从刚一立项,就已经注定了是个悲剧。这里面有一个“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故事。
作为游戏机最核心的部件——CPU,索泥选择了CELL处理器。
CELL处理器是早在2000年就已经立项的项目,计划由索泥、东芝和IBM三家公司一起完成,其中索泥负责出钱,IBM负责研发,东芝则是负责后续的生产。
看这个分工,就知道索泥是里面的冤大头。
当然,索泥有他自己的考虑。
PS2主机的大获成功让索泥游戏手中积攒了大量的现金,为了继续与薇软的XBOX系列竞争,使其成为PS系列游戏机的护城河,索泥有意愿也有资源开发一款“具有统治力”的新处理器。
但是设计PS2处理器的东芝已经被证明,他没有能力再设计出性能更加强悍的处理器。此时的索泥急需一个新的“乙方”。
而此时,IBM也有在商用服务器市场以外寻求突破需求。
开发新的Power架构处理器,在消费级市场守住占有率是IBM最好的选择,他需要一个既有影响力又有钱的“甲方”。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就这样IBM和索尼拉上了小手,滚到了一张床上。
索泥负责画大饼,IBM负责吹大牛。这对狗男女,那是相当的情投意合。
规划中的处理器起名为“CELL”,它的本意是细胞,这其中隐含了两家公司巨大的野心。他们希望CELL不仅能够单打独斗,还能轻松合体成为超级巨无霸处理器。
CELL处理器在当时提出了超级夸张的性能指标。
这里面有非常复杂的技术术语,咱们不多讲。大家可以理解为,索泥公司想做到的目标是《流浪地球2》,现实中IBM能实现的技术储备却是《上海堡垒》的水平,这其中可是相差了好几个《流浪地球1》。
十几亿的美元投下去,得到的却是能耗远超普通的桌面级处理器,并且单个成本贵到索泥也用不起的废物处理器。就这,当年定下的性能目标还远远没有完成。
事实就是CELL处理器部分性能指标,直到二十年后也没能被实现。
等到索泥发现处理器存在很多问题时,不得不想办法对CELL处理器进行补救。被砍掉了大部分功能的CELL处理器已经无法再胜任高性能图形处理的要求,索泥只好紧急找到NVIDIA,希望其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为PS3开发一款图形处理器。
由于PS3硬件定型较晚,提供给开发者的开发机不包含图像处理器部分,因为NVIDIA还没开发好,加之PS3反常的硬件架构,为PS3开发游戏变得非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