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谦仿佛看出刘禅心中所想,笑道:“其实我现在也是中原人了。我的先辈本是月支人,祖父法度在灵帝期间,率领国人数百归化大汉帝国,贫僧就出生在中原,早年受业于大师支谶的弟子支亮。”
“原来如此!”刘禅道。
林离道:“少主,支谦大师是着名的佛经译师之一。他改译《道行般若经》为《明度经》,文句变冗涩为简洁,而且纯用意译。不但文辞典雅,并且自由运用成语,表达佛教思想。十分通俗易懂,一般受众也能接受。他依《无量寿经》和《中本起经》,制作连句梵呗三契。”
刘禅大赞道:“支谦大师为普度芸芸众生不辞辛劳,实在是功德无量。可否讲一下佛教西来东土的历史。”
支谦稍为整理一下思路道:“据祖父和父亲讲,在天竺阿育王时代,我教第三次结集后,曾派大德摩诃勒弃多至臾那世界即汉地,派末世摩至雪山边国。也就是明帝永平年间,先传入了大汉帝国西域地区,后来传播到中原,被称为浮屠教。摄摩腾和竺法兰将《四十二章经》和佛像用白马驮着回到洛阳,明帝礼请二位高僧暂时下榻于鸿胪寺。翌年,又敕命于洛阳城西雍门外修建僧院精舍,安置西来的沙门,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又因二位高僧下榻于鸿胪寺,遂取其“寺”字,号为白马寺。”
林离道:“白马寺乃中原第一古刹,被佛门弟子和信众尊为祖庭和释源,明帝永平求法和白马寺的建立是佛教一大盛事。白马寺建立后,第一部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即由摄摩腾、竺法兰在此翻译完成。中天竺律学沙门昙柯迦罗在此译出第一部汉文佛律——《僧只戒心》,昙柯迦罗也被佛教徒尊为律宗之祖。西域人要来中原,通过凉州和长安必经之地后,就聚集在京都洛阳。安世高和支谶等沙门就是从安息国和大月氏国来到我国的,洛阳也成为唯一译经场所。”
“想不到,距之兄还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对佛教诸事如此了如指掌。可否讲一下大汉佛教信众之事?”刘禅道。
刘禅知道,白马寺初创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距后世将近两千年的历史。《历代三宝纪》、《洛阳伽蓝记》等书记载,汉代佛教在中国流布的区域还不普遍,其重心大略有三处:一是洛阳。因为洛阳是东汉的首都,是西域人聚集之所。二是江淮之间。西域交通开辟后,洛阳最先成为佛教中心。东汉末年爆发了黄巾农民大起义,不少佛教徒因逃避战乱,从洛阳、关中汇集到丹阳彭城、广陵(等地,即江淮流域。江淮流域古代盛行黄老之学,相信方术和仙道的人很多,这种情况有利于佛教在该地区的流传。三是交州。交州是中国与印度水陆交通的枢纽,也是中国早期佛教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交州刺史统辖七郡,即南海郡、苍梧郡、郁林郡、合浦郡、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交州、广州太守士燮统治数十余年,社会相对稳定,一些中原士人避难在此。燮体器宽厚,谦虚下士,中国士人往依避难者以百数。佛教和道教方面的“异人”也集中了不少。名僧康僧会即在交趾出家为僧,在交趾译经的还有西域僧人支疆梁、耆域等人。
总的来说,佛教传播的汉人地区以长安、洛阳为中心,波及徐州彭城等地。当时普遍认为佛教是一种神仙方术,更有甚者,说佛教的诞生是老子化胡所致,去教化胡人了,故汉桓帝将黄帝、老子和佛陀同祀,"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把沙门视同方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