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老僧看着破戒的眼睛,问道:“若有人对你不诚,不真,不善,你如何为之?”
破戒虽然双目失明,但却如同可见,与老僧对视,严肃道:“以我诚心,以我真心,以我善心,待他、爱他、为他。”
结果老僧一笑,问:“那你还有甚疑惑?”
破戒笑了,回答:“多谢大师传授。”
在破戒离开寺庙前,老僧送了他一句话:“水滴穿石,贵在坚持。”
??????
而此时的张如尘正在一座道观中,与一个手持羽扇,身穿八卦衣的老道在认识。当然,这个老道,是黑发,年纪上相对于其它老道来说要小上一些。
“贫道武当山张如尘见过孔明先生。”张如尘双手作揖,恭敬道。
坐在对面的老道将手放在张如尘手上,示意他不必如此,都是道家子弟,没那么多规矩。
看着眼前之人,张如尘心中有些激动,因为此人名头实在太大。
孔明先生,何人?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道号卧龙。
这里可能有人要说了,他不是儒家吗?当然不是,他是根正苗红的道家子弟(不信可以百度)。
其实后世对于诸葛亮的评价是褒贬不一。
有人说诸葛亮厉害,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虽隐居卧龙岗,却遍观天下大势,料事如神,时出锦囊妙计,设坛做法借东风、夜祭北斗,加上他的诸多经典故事,自然是极为推崇。
但也有人说诸葛亮是愚忠,为什么这么说?说到这,就要扯到刘备的儿子阿斗,也就是刘禅。
在影视中,都在骂阿斗,要不是阿斗,赵云用得着在长坂坡之战中七进七出?其实这时候阿斗是无辜的,那时他尚在襁褓之中,只是个刚出生的孩子,他有什么错?
当然,之所以说诸葛亮愚忠,是长大后的他。
阿斗自小便被立为皇帝,其为人不思进取,只知道吃喝玩乐,就算是诸葛亮倾尽全力,也是黯然神伤,心力交瘁,长久积郁之下,为日后的死结埋下祸根。
诸葛亮再世时,没能教好阿斗,但是依然拥立他为王,因为阿斗是刘备的唯一血脉,为了尽忠,他选择扶持阿斗。而在诸葛亮死后,阿斗就彻底的开始了败家,直至将江山都败光。
结果,后世将责任都推到了诸葛亮的身上,要么说是因为他有眼无珠,一直坚信阿斗会好起来的,结果事实证明,非但没好,越来越烂了。还有就是说,都是他的愚忠,拥立阿斗,导致后来阿斗败光了江山,总而言之,都是诸葛亮的错。
其实,他有什么错?尽忠有错?作为一个臣子,难道他不应该尽忠?要知道阿斗是刘备唯一的血脉,他不用阿斗去拥立谁?
也许,其实他也知道,阿斗是扶不起,因为人性这个东西,其实从一开始就注定,诸葛亮是个聪明人,他自然看透阿斗。但是那时的局势令他只能拥立阿斗,为何?因为三分天下,蜀地并不安全,邻居不断地骚扰,让诸葛亮根本分身乏术,没有精力再去培养一个新的皇帝,只能继续扶持阿斗,等到他统一三国,到时候再选择合适的人选继任皇位。但可惜,在五丈原之战,他没能熬过去,就此撒手人寰。
当然,阿斗到底傻不傻,是真傻还是装傻,而诸葛亮是因病还是因为其他原因而逝,这个就不做猜测,看看史书吧。
张如尘和诸葛亮相对而坐,两人中间摆放着一张桌子,桌子上有着一壶热茶,以及两个空杯。
诸葛亮亲自为张如尘斟茶,而后碰杯,张如尘双手举杯,以茶代酒,一饮而尽。
喝完茶,诸葛亮摇着羽扇,问道:“进来时可看见门上匾额写着什么?”
张如尘点头,答道:“静竟敬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