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金属温度计在有些教科书上也介绍过,他的原理非常简单:
不同金属的热胀冷缩系数不同,就利用这个原理,将两种热胀冷缩系数差异较大的金属片粘合在一起,当温度发生变化时,金属片会发生卷曲,根据卷曲的程度来确定温度。
双金属温度计当然不太精确,不过,他制作简单,使用的场合非常多,目前在工业上双金属温度计使用非常普遍。
常用的双金属为:铜(膨胀系数18.5)、锌(膨胀系数36)。铜非常好找,不过锌就不好找了,这个技术唐代没有,李丰传授给了洋州的一个人。
如今要制作双金属温度计,还必须得把锌制作出来,当然,这对于李丰来说,也就是几天的时间。
冶锌的技术与工艺,本书前面曾经介绍过,这里就不再讲。
将那双金属片连接上指示仪表,就做成了一个双金属温度计。
对于指示仪表来说,还需要用到小弹簧,这都不是问题。
……
锌矿石----炉甘石,他已经从娄烦冶监带了百多斤精矿粉到此,只需要把冶锌炉制作好,锌就可以轻易地制造出来。
因此,在反复检查了蒸馏器、分馏塔的图纸没有问题之后,第二日一早,他把冶锌罐的图纸一同带上,与几名官员一同来找本城最好的王陶匠。
王陶匠五十五岁,做这一行已经四十多年了。他把李丰的图纸看过之后,倒是没有找到什么缺陷,只是提出了一点修改意见:
“李郎,这个陶罐太大不好烧,废品率极高,小人的意见,把它做得小一些,稍微高一点即可,多做几个就行。
这样还有一个好处,可以更好的控制里面的热度,兴许通过这个高度,就能够调节里面的热度,毕竟这个中间还有空层。”
李丰点点头:“王师傅之言有理!就按你说的办,先期多几个废品也无甚关系,把成本算在其中就是!”
刘仁说道:“王师傅,你就抓紧按照李郎的要求加工,注意,一定要保证质量,此物若加工好了,你有功劳的!到时候在史书上,肯定也要给你书写一笔!”
王师傅呵呵一笑:“小人一定尽力而为,这史书是不敢上了,就留给诸位官人吧!”
这时彭士曹严肃地说道:“王师傅,质量要保证,时间也要保证!十日之内可否能烧好?”
“十日?这怕是有些难度!要踩泥、制模、制胚、晒干、烧制等等,总共有十几道工序。如今天寒地冻,这泥胚很不容易风干,没有二三十天,怕干不了!更别说烧制了!”王师傅说道。
啊?彭士曹一听,这怎么行?李丰要求的时间很紧的!
想到这里,他有些紧张的望着李丰。
李丰一听,你这时间肯定不行,我还要赶回去参加科举呢!
不过,自己曾经在农村见过做瓦的,的确是需要花这么多时间,得另外想办法,想到这里他说道:
“时间比较紧,彭士曹,不用着急,如果没有太阳,用风吹干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