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煊心道:“奶奶的,老子穿越过来,知道蜀王和晋王是大忠臣,自然可以手到擒来;张煌言倒还罢了,但这延平郡王郑成功,他到底是否忠于明王朝,那可是争论不休的话题,都过去三四百年了,还没有定论,我去游说他,就是浪费口舌,搞不好身首异处都有可能。”
他思绪连连,一时没有结果;又回想自己与胡一清登峰以来的种种经过,恍然道:“原来卫国公一直在考量小王。”
“殿下何出此言?”
“卫国公让小王独自见你,是考量小王的勇气…”
“不止是勇气,还有信任!”胡一清认真补充了一句:“谢谢殿下的信任。”
朱慈煊也实话实说:“小王曾因一位高僧才逃了出来,所以对于得道高僧天然就会信任几分。”接着说道:“卫国公让小王独自与你前行,过夜,除了考量勇气还有心境,若是小王踏上江南之路,也是如此。在满清地带,处处充满危险,唯有心境平和面对危险,才能不会露出破绽。”
顿了顿,笑道:“那些野猪群,想必一切尽在卫国公的掌控之中。”
胡一清拱手道:“那是自然,即使殿下不去江南,但仍可能成为一代明君。胡一清不过一介武夫,见识未必是对的。”
“卫国公过奖了,”朱慈煊笑了笑,续道:“至于这条路,先下山,然后再上山,便是让小王脱了太子殿下的身份,以僧侣身份前往东南了。”
胡一清点头:“正是如此。”
“另辟心境,才能超越自己脚下的山峰,小王受教了,”朱慈煊呵呵笑了笑,朝胡一清抱了抱拳,微微一揖,继而叹气道:“只是再去寻找另外一座山峰,却也未必愿意为小王遮风挡雨。”
胡一清断然道:“东南的两座山峰,对于大明的忠心可不会比晋王、蜀王低。”
朱慈煊脑海中浮现出一个清雅明亮的身影,慨然道:“那是自然。张大人乃是国之栋梁,他们和晋王、蜀王一样对大明忠心耿耿..”
胡一清迟疑了一下,说道:“胡某云游四海,颇有见识,胡某认为这两位现在比晋王和蜀王更加需要殿下。”
“此话怎讲?”
胡一清深吸了一口气:“大明四分五裂,先后有许多王爷当了皇帝,其中分为好几个派别,这个,殿下自然知晓。”
朱慈煊点点头。
原来,自崇祯在煤山自缢。清军入主中原,明朝宗室及文武大臣大多逃亡南方,还据有淮河以南的半壁江山抵抗清兵,包括弘光政权、鲁王监国、隆武政权、绍武政权、永历政权。
如今张煌言的属于鲁王监国政权,而郑成功则属于隆武政权。
胡一清叹气道:“大家虽然逢陛下为天下共主,但内心深处还是忌惮得很。他们谁也不会忘记,他们彼此之间是你死我活的敌人,如今只是迫于无奈才暂时联合在一起….听说昔日晋王曾经想联合延平郡王攻打广东,但最后却失约了。”
朱慈煊应道:”老师曾经提起此事,说是延平郡王因为海风太大,难以登录广州。”
胡一清却道:“末将却是听闻,是延平郡王担心攻下广东后,不知如何与陛下及桂王旧臣共处;担心陛下会不会旧事重提,因此而受到冷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