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的大臣们虽然嘴巴上反对,但是并没有人说出如何做来反抗这项措施。原因很简单,荀宁的新宋王朝,可不是以前的大宋那么简单,这个新的朝代建立起来,从头到脚都是新的,除了国号没变以外,其他的都变了。
换句话说,荀宁相当于是第一代的开国君主,他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废除前朝一直持续不断的所谓的祖制。这种废除,就是一种开天辟地的革新举措。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一时之间难以接受,但是他们现在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来反抗。因为,进行反抗的兵马,现在不归他们所掌。
垂拱殿上彻底没了声音,荀宁躲在暗处,将眼前的场景看得一目了然。当然,他心中也偷偷的将那些反抗的世家之人给记下来了。
“其三,自今日起,大宋革新各部官职。废止枢密院等一应机构,重设官职。设左右丞相各一人,左丞相为主,掌管政事,兼理军事;右丞相为副,掌管军事,兼理政事。凡大宋一应决策,左右丞相商议,具名签字呈报圣上御览,由圣上朱批,方能实行!”
傅文书的话再次落地,垂拱殿上的议论声再起。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原因很简单,荀宁将之前大宋的一应机构全部撤掉了,并且重新设计。
没错,这就是荀宁现在实行建武新政的最大改革之处,对原本大宋各处官职机构进行裁撤和变换。当然,现在还只是朝廷上的,往后还会放到地方上。
左右丞相的设计,分掌各项事务,这就避免了新宋朝廷出现军事和政事集权于一人身上的弊端。同时,左丞相和右丞相之间的权力和职责不光是有交叉,还有相互监督的作用,最为关键的是,朝中大事,一旦决定的,左右丞相同时签字署名,并且由荀宁本人签字朱批才能实行。
这就意味着,荀宁现在成了个签字皇帝,但这并不意味着荀宁没有任何的实权,相反,他将权力牢牢握在了自己的手上。
原因也很简单,如果一份决策只有左右丞相的署名的话,而没有荀宁的朱批,那么就相当于是无效。换句话说,最终的决策权仍旧是在荀宁的手上。
“皇上这么做,究竟是为了什么?左右丞相,如此设置,岂不是要乱了套?”
“我看未必是如此,皇上自然是有所考虑的。左丞相掌管政事,属于文官,而右丞相则是武将,左右互相取长补短,可以想见,皇上真乃是高瞻远瞩啊!”
垂拱殿上有人参透出了荀宁这么安排的意思,不禁发出一阵一阵的感叹。
很快,傅文书继续宣读着圣旨:“现在敕封曹林,为大宋左丞相;敕封孙永,为大宋右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