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林本来是文官,后来在荀宁起兵的时候,原本是高滔滔派往广南西路进行游说的,结果被荀宁设计扣押,最终归降荀宁的。这么些年下来,为荀宁出谋划策,安顿后方,立下了汗马功劳,以其为文官之长,百官之首,那是再合适不过了。
孙永,原本是微末小官,后来获得了提拔,进入了大宋开封府任权知府,因为支持新法,且在神宗遇刺一事中被人诬陷失职,最终落入牢狱。后来经过荀宁的一番劝阻,他才免于被杀,自此为荀宁所用。熙宁七年后,孙永在荀宁的帮助下,出任广南西路的经略安抚使,最终协助荀宁击退安南国入侵之人。
在熙宁九年以后,荀宁戍边屯垦,孙永左右逢源,为荀宁带来了大批的战将和兵马,最终为荀宁起兵争夺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果没有孙永的协助,那么荀宁就不可能成功称帝。因此,孙永作为一介武将,身居右丞相,统领全国兵马,掌管全国军事,也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垂拱殿上,很多人对曹林和孙永的履历都是一清二楚的,因此当傅文书宣读出这两人任命的时候,并没有人站出来反对。
“臣曹林,奉旨!”
“臣孙永,奉旨!”
曹林与孙永,一前一后,走到了垂拱殿的中央,拱手施礼,旋即就有侍卫拖着丞相大印,递交给两人。接过丞相大印,就意味着从今往后,曹林与孙永,就算是正式的左右丞相了。
“皇上说了,大宋的政事与军事,就交给你们二人了。”傅文书将手中的一份敕封诏书同时交到了两人的手上,“皇上待你们不薄,愿你们尽心!”
“傅相公说得哪里话,咱们都是为皇上办事,那是理所应当的。”
曹林与孙永拱手表示感谢,旋即就退入了众臣的班列之中。
“大宋天子改革官制第二诏,自今日以后,大宋所有事务,一律交由六部处置,六部形成方案,汇总至左右丞相处。现在敕封六部尚书,尔等敬听!”
傅文书回到玉阶上,从龙案上再次拿起一份诏书,继续宣读着。
“敕封方青为户部尚书,下辖原户部属官十三人……敕封谭志为吏部尚书……范休为兵部尚书……”
一应敕封下来,很多人脸色就变得阴晴不定了起来。当然,一部分人面色如常,并没有发生改变。很明显,两者之间的对比,就在于诏书之上有没有对他们进行敕封。
左右丞相下辖六部的架构,直接让整个朝政归属关系变得明朗起来,而不是像之前那般,将六部的职能拆解了出去,而形成了很多职能重叠的机构。
如果,新宋在三年过渡期以后,仍旧沿用着以往的这些套路的话,那么很有可能再次走上一条老路。那么就会造成,新宋的行政效率如同赵宋那般极其低下。
现在,荀宁彻底改变了这种行政制度后,就意味着行政效率有所提高,但同时也就意味着有一部分官吏得不到任命。
因为,精简机构,相当于是在裁撤冗官。原本大宋的冗官问题一直存在,这也是神宗皇帝一直想要改革的方面。然而,迫于世家阻力,这个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归根其原因,还是恩荫选官得不到有效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