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好了,荀宁直接裁撤了至少百分之七十的机构,将它们的职能重新划归于六部,这就意味着大宋的冗官问题将会得到解决。加之,恩荫选官制度的废除,世家从今往后就再也没有能力跟朝廷抗衡了。
由此,现在荀宁的新宋朝廷行政的机构,就变成了荀宁掌握最终决策权,左右丞相负责统领全局,六部负责具体的事宜,如此三级行政结构,足以让现在的大宋运转起来了。
“大宋天子改革第三诏,即日起,设立武英殿,归右丞相孙永统领。武英殿为大宋各处武职官吏日常办事之处,故,敕封孙永为武英殿大将军,总领全国兵马。”
武英殿,是荀宁特意对照六部设置的军事体系。六部的官吏,办理的都是行政上的事物,即便是兵部,也仅仅是掌管着制定战争方案等事情,但是兵部之人,大多是从事于文职,很少是从事于兵马的。
因此,荀宁在兵部以外设立了武英殿。武英殿的职能上是隶属于兵部的,但是又直属于孙永的。事实上,武英殿是荀宁给予武将的一个荣誉官衔。以后,凡是掌管兵马等事情的将军,都会授予武英殿大学士或者武英殿大将军这一荣誉官衔。其作用也很简单,那就是要将文武体系分开。
“另外再设文华殿为各处文职官吏办事处,加封曹林为文华殿大学士。”
与武英殿对应的也有文官的体系,那就是文华殿。
“自今日起,设立大宋国情咨政院,凡是被裁撤下来的官吏,一应进入其中担任辅国学士,随时参政,但无决政之权力。”
当傅文书提到大宋国情咨政院的时候,很多人的表情传达出的信号,就是不由得松了一口气的样子。
荀宁将这一幕看在眼里,他知道这个机构的设立,解决了很多人被裁撤下来如何安排的问题。
精兵简政,就是要裁撤冗官,撤换多余的职能相似的机构。那么如此一来的话,就会产生大量的官吏被裁撤而无法安排的情况。
这些人虽然没有什么能耐,且都是凭借着恩荫选官进入的朝廷,如果真的将他们放归乡里,人心不服,鬼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毕竟,要让一个人从朝廷官吏的角度,进入到一个平民的角色的话,那是相当困难的。至少,荀宁做不到。
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荀宁在建武新政中提到了大宋国情咨政院的设想。
既然无法安排,那么索性就将这帮人统一成立到一个机构里,如此一来,就能集中解决问题。只不过,这些人手里做决定的权力被剥夺了。
荀宁扫视了一眼朝堂上的众臣,虽然有不少人是松了一口气的样子,但是仍旧有不少人面露反抗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