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宵将已经获知的最新情报讲出来。
“如此说来,其间变数极大!”范蠡指的是白公胜有极大可能性安耐不住,不率军支援秦国,挥师直接攻打郑国。
楚国贵族谁不知道白公胜的立志是什么?
范蠡其实就是楚国贵族的出身,有去过吴国寻求出仕机会,后来才到的越国。
在白公胜出仕吴国之前,便是得到吴国先君阖闾的承诺,说是有一天会借兵给白公胜攻打郑国报仇。
吴国先君阖闾的承诺可不可信另外说,后面白公胜就参与了吴国与楚国的交战,统率吴军的白公胜打楚军可没有半点留情。
正是白公胜统率吴军将与之交战的楚军打得很惨,楚国令尹子西一方面认为国之遗族为敌国效力不好听,同时也很打击到楚人的士气,才有了子西换着花样劝白公胜归国的一系列事情。
智宵需要思考的是楚君轸和令尹子西出于什么考虑。
楚国两位能够做出最终决策的人明知道白公胜恨极了郑国,他们还要选择以白公胜为北上楚军的主将,肯定不是一时间脑子糊涂,背后一定有相关的考虑。
“楚国想攻占蛮氏被我坏了事。”
“一再遭遇挫败的楚国为了恢复元气,不顾世人侧目吞并陈国,又尝试吞并蔡国无果。”
“只是吞并一个陈国根本无法让楚国恢复多少元气,无法在蛮氏获取收获,一定要寻觅新的目标。”
“救援秦国当然是楚国应该做的事情,他们很清楚秦国的存在能够威胁到晋国,使得晋国每每想做什么都要留下余力防备秦国。”
“可是楚国救援秦国固然在战略上有利,有问题的在于救援秦国只有损耗没有收获……”
智宵一阵思考下来,觉得自己猜测出楚君轸和令尹子西真正的意图了。
丝毫没有开玩笑的讲,仅以目前为止的大多数战略家出身于晋国,其余列国真的非常少有。
楚国的国祚历史很悠久,春秋早期和中期出过不少战略家,从春秋晚期到战国阶段却极少出现战略家。
智宵一脸诡异地说道:“魏氏要急了。”
范蠡立刻说道:“楚军不援救秦国,将攻打郑国?”
智宵不好说得太死,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说道:“救援秦国仅有三成可能,攻打郑国足有七成可能。”
尽管有这种猜测,智宵还是不会动屯驻在三涂山的部队,更没有马上渡过泾水向西继续扩张的想法。
他们离开城头。
智宵当然不会入住“麻遂”城内,回到了城外的营盘。
战后的“麻遂”城墙内外,以及城内各个地方,一应需要进行清理,抬走战死者遗体或受伤的伤患,肃清可能存在的秦军残余。
智宵将冉有与叔仲武召唤了过来。
“子有率众开荒,务必在来年之前开垦八万亩以上农田。期间,有窦氏之人协助,亦需建设水利。”智宵不是过问,更不是提意见,直接对冉有下令。
冉有没有马上接令,反而问道:“不止臣麾下可用之人多寡?”
智宵答曰:“约计三万人手。”
冉有这才应:“诺!”
进行开垦的农田当然是在泾水东岸,以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说,垦荒的难度并不算大,有不确定的地方在于会不会遭到秦军干扰。
智宵看向叔仲武,说道:“子衿。”
叔仲武做出行礼的姿势。
“子衿另有重任,行走于行伍之间,宣传开垦之田归属。今次何人开垦,其田归其名下,且不限‘士’、‘徒’、‘羡’。”智宵说道。
冉有本来还皱起来的眉头,一下子松开了。
其实,智宵真搞不懂孔丘怎么给叔仲武取了那样的表字。
子衿翻译过来就是“你的衣领”的意思,春秋时代可以理解成女孩子对心上人的爱称,往后变成对知识分子、文人贤士的雅称。
叔仲武是晋人,有这样的表字,怎么看都有点怪异,换作楚人、齐人、鲁人就一点都不显得违和了。
另外,孔丘是在叔仲武出仕之后才给取得表字,徒添了更多可以理解的内涵。
智宵许诺谁开垦就归谁,有相关的旧例作为前提,不算什么违例,顶多就是显得大方。
那些土地归了某人,他们一样需要用纳赋抵消,或是直接进行交税。
当然了,因为“羡”也被包含其中,多多少少变得特立独行了一些。
智宵那么做,为的就是真正有效统治泾水以东的地区。
土地归了某人名下,他们比谁都不想秦国成功反扑,一旦爆发战事必将会成为抵抗意志最强的那一批人。
有这么一些人存在,在智氏未能及时支援的情况下,哪怕秦国想夺回泾水以东都没有那么简单。
在接下来,智宵要做的就是等待。
至今为止,秦军的主力仍旧不见踪影,他们得知“麻遂”失陷或许会赶来尝试收复?
如果秦军主力真的出现在“麻遂”周边,才是智宵乐于见到的事情发展。
季节已经来到夏季下旬,不出意外以楚国的做事效率,他们也只是进行动员,很难再有下一步的行动了。
人在“新田”的智申得知智宵率军攻下“麻遂”之后,派人送来一封信件,问的是要不要解散在“潞氏”的大军,或者调动这一批大军调进行秋收。
智宵收到信件时,季节已经来到了秋季上旬。
“如果没有意外,父亲应该是调动大军进行秋收了?”
智宵觉得这样也好,可以顺便试探一下赵氏和韩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