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全朝野,真真切切地意识到,这位年轻的太子殿下能把收服南诏一事办得那么周全漂亮,绝对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机缘巧合。
可若是从安弘察的角度来讲,那便不是这个说法了。
“立场不坚定的民族资产阶级很有可能在自己面对被消灭的风险下,向官僚资产阶级妥协,继续受压迫,交上‘保护费’来换取自己可能得到的一部分权益,这就是他们的妥协性。”
这是安弘察曾学过的知识点——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
如今看来,用在官僚地主阶级们身上,也很合适。
今天的答卷又写对了一道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唯物史观,永远的神。
安弘察满意地放下手中的笔,将手中批过的奏本理了理,放到已经有一沓的匣子里,将盒子交给一旁帮忙整理的麻瓜。
“学子们的文书都已经转到各部去了吗?”
“昨日便送过去了。”
随着招考工作的落幕,太子殿下一战立威。
自此往后,大臣们审阅奏本时看见太子印,都得仔仔细细地看上两遍,生怕一时不察,又被抓去抽鞭子。
这日学子们的文书被转到朝中各部,混杂在一堆平常的奏本里,显得丝毫不露山水。
学子们的文书都是过了自家长辈指点,也写不出什么太过惹眼的事,顶多是什么纠纷调解,若是放在平常,连往上批阅的资格都没有,直接就转置处理了。
这回能递到陛下面前,都算是借了太子殿下的光。
户部的官员粗略地翻了一遍奏本,想着心中有个数,却看见意料之外的名字:“这是太子殿下的印?”
他这一句话,把全屋子的人都引了过来,所有人都是心头一抖。
“不对吧?这些折子还没到太子殿下手里,怎么就有印了,是不是看错了?”
可惜不是,几个人传阅了一遍,发现确实没有错。
是太子殿下的字、也是太子殿下的印。
“这个没印!”同是学子的文书,随手抽了一本,又有没印的。
几个人手忙脚乱把所有学子的文书都挑了出来,摊开一分类,看出了区别。
“是了,太子殿下批阅过的都是南诏学子的,倒也合理。”
南诏如今已没了王,又是奉太子殿下的指令入京读书,大安学子有家中长辈批阅,太子殿下照拂几分南诏学子,也是应该的。
只是......
“这些学子入学不过两个月吧,这行文脉络已经用得如此切合了?”整篇文书的确是中规中矩,可也是相对于大安官员的中规中矩。
考虑到南诏学子两个月前汉话都说不仔细,短短两个月内的进步可着实是让人惊叹。
“会不会是太子殿下替他们改了一版?”
“不会。”这个猜测迅速被否定了。
原因很简单。
“太子殿下又不用写奏本,也没上过奏本,说不定写奏本的水平还不如学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