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运有它的好处。
好处非常显而易见,便是把百姓的劳动力从漕运中解放出来,尤其是对于江南、齐鲁这种富庶之地。
另一方面也把官军调动起来。养兵,本就是充分旷日持久的成本消耗,往漕运上挪,也算是物尽其用了。
“军民两便”,往那看都是大好事一桩。
但弊端也同样在此。
淮安、徐州、临清、德州四仓,尤其是身处江南的淮安仓,官军运输力有限、时效性低。每每交仓之时,民人守候月日难论未免被盗、交仓的粮食又常常遭受官军的刁难亏折。
毕竟这是实打实的“你不愿意干、有的人干”。
误了交粮,那可是杀头的买卖。
这是制度性的问题,也是安弘察成立“运河管理司”的根本原因。
当有朝一日朝廷这只“有形”的手成了制约发展的主要障碍,那恐怕就是再困难,也得壮士断腕。
太子殿下的钱可不是白拿的,一个不察,那便是买命钱。
李辉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或者说即便他知道了,也在装傻。
从地方官府手中掏钱,本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若是再动他们的钱袋子,那恐怕......
他到德州的第一件事,并未同德州知府碰头,也未曾会见哪位漕运总兵,而是径直去了码头,想看看现场是何情况。
这是一步好棋,态度到位、立场鲜明。
只有一个问题。
才过了节没多久,没到开春,也没到交粮的时间点,别说什么热闹的场景,李辉一条船都没看见。
河面还是冰封着呢,虽说不是多厚的冰。
等他再转悠到粮仓,更是傻眼了。德州本就是被作为中转仓使用,运到此处的粮食早就在冬季冰封前就被运到了京城。
德州还有粮食吗?
有。
有李辉想看见的粮仓场面吗?
那没有。
按这个道理来说,自己应该回趟京城?
李辉有些后悔,后悔自己头脑不清醒。领了差事、拿了支钱的凭证便急急忙忙地走了,没能查查京城的粮仓。
也是时局不合适。
若是在齐鲁,他自然不用担心有人打自己的主意。
可是京城那种一个砖头砸下来各个背景深厚的地方,他真的不能保证自己能守得住这笔钱。
回京城,危险、丢人。
不回京城,摸排不清往年情况,无从下手。
他在犹豫。
那不如先疏浚、拓宽河道?
干些实事总是没错的,也好交差,叫朝廷看见他有了些政绩。
如今也不是农忙的时间点,总能抽调出来人手来,征百姓的劳役也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