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涿郡郡守刘洪的奏章里面已经讲清楚这耶律齐是死在乱民手中,但垣国贵族们却是知道,这一定只是借口。
要知道,在垣国的高压政策下,这幽州的老百姓能活着就不错了,不说个个都瘦的皮包骨,基本上都是半饥半饱的吊着一口气活着。
就这种艰难求活的老百姓,哪里打的过久经训练、营养充足的州牧府的精英护卫。而且还能越过护卫的保护,对州牧进行攻击。
这明显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幽州的事情一定是垣国贵族之间内斗的结果,是垣国内部耶律家的敌人在对耶律家族动手。
这种家族之间的斗争,在垣国是最常见的形式,其他家族也不好在情况不明的前提下,贸然插手,去趟这浑水。
所以,在流言越传越真的情况下,这幽州州牧原本应该是香馍馍的职位成了大家避之唯恐不及的大麻烦。
至于垣国贵族为什么不会认为是大景或者是第三方势力搞得鬼,那就要归功于大景朝廷这近乎十年软弱无能的表现。
哪怕是丢了两个州,大景朝堂上下还只是希望垣国不继续进攻大景就好,至于夺回幽云二州。呵呵,那只是极少部分激进的武将才有的想法。
控制整个大景朝堂的文官集团,是只求苟安而坚决不愿意打仗的。为此,大景朝堂的文官自然会着力打压有请战收复失地心思的武将。
根本就无需垣国操心,大景的内耗就让两国的边境安全无比。
至于是不是有第三方势力插手,垣国也不是太担心。
周边有能力进攻大景和垣国的只有大奉帝国,可是大奉帝国犹如碰到克星一般,被大景的欧阳家克制得死死的,绝对没有精力进攻大景或者垣国。
而垣国内部,本来就是内斗的行家,现在的垣国皇帝年纪渐渐老去,膝下的几个皇子个个精明强干,都有争夺大位的能力和野心。
这次耶律齐的事件,垣国朝廷上下都是认为是几个皇子争夺皇位的手笔,不然,一向强势的耶律鸿基怎么会对自己最得意儿子的死亡,保持沉默?
所以,经过垣国朝廷内部长时间的博弈,这幽州牧的位置居然落在了原涿郡郡守刘洪的身上。
其实,垣国的大贵族们想的只是把刘洪推出来,看看这幽州的水到底有多深?
结果呢?就是李睿想要的结果。
若是有人说这是李睿的运气又来了,在明军即将浮出水面的前一刻,又深深地潜入了水底。
那你就错了。
其实,这次倒真不是完全靠运气,而是李睿在私下在用了大功夫。
为了达到这最后的效果,李睿花了不下五万两白银。发动了好不容易隐藏在垣国京城的诸多暗探,收买了众多江湖豪客。
让民间流言,军营内的只可意会,官员家里的奴仆传言,甚至到宫廷内部各个太监、宫女传的小话,这都是经过明军参谋部精心设计好的。
都是往皇子内斗的方向进行引导。
只有让耶律鸿基等朝堂大佬腾不出手来关注这事情,再加上朝堂内外流言的操作,配合上涿郡内部刘洪和那近千降军的对内镇压,在这三方面的共同推动下,事情才有成功的机会。
不然,哪里轮得到一个根基不稳,朝中没有后台的刘洪上位州牧?
大景绍熙五年,六月初二,大垣国皇帝圣旨明发天下:
任命原涿郡郡守刘洪,接任幽州州牧的职位,统领幽州军政。
其实,圣旨到幽州城的时候,刘洪已经代理州牧有一两个月了。现在有了朝廷的认可,他行事起来就更加名正言顺。
于是,随着幽州新州牧刘洪的上任,整个幽州的各级官吏都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清洗。
而这次清洗也得到了垣国朝廷的默许和理解。
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既然是新州牧上任,为了更好地指挥下属,为垣国的国策服务,动一动人事,调整一下各地驻防的军队,这本就是州牧职权范围内应该做的事情。
其实,刘洪就是在搞“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套把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