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中南三角洲的桑基鱼塘建设得差不多了,楚襄随着霍浔的步伐继续西进。
重复之前的工作,依靠战利品从商城换取粮种和各种油料与经济作物的种子。
这里自然条件太优越,有大量的山地土壤未曾被开发。
她想大规模种植的橡胶、咖啡、茶树、烟草、坚果,包括各色鲜花,都有了种植的土壤。
整整一年的时间,等霍浔带着大军开始踏入西南夷与板楯蛮的地界时,回头去看,才发现他攻占的骆越地区建起了一片片的橡胶种植园。
有大片的花田,种满了他叫不出来名字的鲜花,有的可以入药,有的可食用,便被制成了酥饼。
殿下来看他的时候,会带上一些鲜花饼,口感酥软,甜而不腻,入口即化,浓郁的鲜花香隔着饼皮就能闻到。
“呐,还有火腿。虽然你早就吃过火腿,但这可是骆越巴绾县本地产的火腿!”
巴绾县的原住民养猪,虽然猪种很小,但是极耐粗饲,对饲养环境和条件要求不高。
楚襄改良了他们的养殖方法后,肉质就更好了,与莫族的猪相比,更滋嫩些,风味独特。
火腿肉被切成薄薄的一片,霍浔尝了一口,顿时被惊艳到,肥瘦适中,香气浓郁。
霍浔忍不住又尝了一块又一块。
“别吃太多了。今日主食是米线。”
楚襄连忙拦下他,给他分了一碗热气沸腾的米线。
骆越的稻米也可以一年三熟,这一年的收成远超楚襄的意料之外。
她这才开始以新鲜大米为原料,经历水洗、浸泡、碾磨、糊化、成型、冷却等多道工序,制成米线。
“快尝尝好不好吃,我用肉汤做底料煮的。”
其实很难不好吃,她往米线里面拌入了酱油、盐、味精、油辣子和肉酱,最后撒了点葱花。
米线本身也有点韧性,口感很好。
只不过楚襄全程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手做的,并没有严格参考后世正宗米线的做法。
霍浔简直就是个试吃的小白鼠。
然而他的干饭速度证明了楚襄随手做的米线有多好吃。
饭后,两人出了营帐,散步消食。
从前在辽东,两人经常一块散步谈事。
随着霍浔南下征伐,两人聚少离多,已经好些时候未曾一起散步了。
但是即便他们二人只是无声地走着,楚襄也不觉得疏离。
霍浔始终是她值得信赖的伙伴与家人。
此时并非军营的训练时间,用完饭的战士们聚在一起聊天比武。
见到楚襄与霍浔二人,会恭敬地行礼,喧闹的军营短暂的安静片刻,待他们走远,又会恢复该有的热闹。
楚襄并不觉得吵闹,她认为这是生机。
死气沉沉的军营才最是可怕,那代表了战士们无声的抗议,以及对持续不断的征伐的不满。
当然,这份生机也不是白来的,是她用充足的军事补给与火力供应换来的。
皆大欢喜的场景之下,唯一受伤的只有她的家产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