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都市小说 > 王阳明(全集) > 第22章 主考山东 选举德才

第22章 主考山东 选举德才(1 / 2)

 推荐阅读: 太阳与雄狮 原神,雷电真加入聊天群 说好黄毛,却成了仙子的白月光 温情陌陌龙飞天 开局当宗主:我的规矩有点野 爆!黑红顶流多了个妹 咸鱼夫妻在逃荒 一人之下,山海画妖 我的红楼生涯 全球神祇之无限推演
最新网址:hbcjlp.com

第22章 主考山东 选举德才

弘治十七年,岁在甲子,王阳明三十三岁。

五月,王阳明从浙江老家回北京销假复任,沿途目睹,灾荒千里,流民遍野。王阳明的心不能平静。自己大小是个朝廷的官,为官的责任是,保护天下生民安居乐业、造福一方。如今面对赤地千里,自己心焦如焚,却又束手无策。唉!只恨自己没有擎天之力,只恨自己没有撒土成豆救苦救难的神仙功力!怎么会灾荒连年呢?怎么会省连省、县连县,旱涝交替呢?弘治十五、十六、十七三年,灾连灾,地连地,云南贵州、山东河南、湖广浙江和两直隶,没有一处太平乐土。南直隶是一直以来的鱼米之乡,那里竟然也缺粮,要靠放赈活口;运河沿途的山东、北直隶,田野荒芜,禾苗枯死。

到了京师,王阳明怀揣着自己养病期间写就的三十五首诗赋,参加了李梦阳组织的诗友会,诗会地点还是在兴隆寺。

李梦阳已经升任从五品员外郎,几位诗友在传看他拿来的最新一期《邸报》,上面有李阁老五月份到曲阜参加新孔庙落成庆典来回沿途的见闻和观感,有兵部尚书刘大夏对当前军备现状的悲观看法。

边贡看完《邸报》,声音沉痛地说道:“你看看,想我齐鲁大地,夫子故乡,如今竟然赤旱千里,青黄不接,夏粮干旱绝收,秋粮缺墒种不上,礼仪之乡饥民横行,盗匪作乱。”

边贡说完,康海、何景明、王九思等人,人人激愤,由天灾说到时政,由时政说到人祸。

李梦阳和王阳明都没想到,诗友会竟然变成了诗人们的时政声讨会。王阳明最终没有拿出来养病期间抒发情怀的山水诗篇。神州大地,黎民百姓食不果腹、哀鸿遍野,有良知的诗人、注重官德民生的官员,怎能旁若无睹、心安理得、无动于衷地继续不痛不痒地歌吟山清水秀、向往虚无缥缈的神仙、倾诉卿卿我我的男女欢爱,这才是无心无肺的无病呻吟!

就在王阳明响应弘治皇帝的号召,为天下黎民苍生的苦难而自我道德反省时,他接到了山东巡按御史陆偁的礼聘,陆御史邀请他出任甲子年山东省乡试的主考官。

为政之道 修身第一

七月底,陆偁的助手、在都察院见习的国子监学生欧阳光到京迎接王阳明前往山东主考。欧阳光二十多岁,个子矮矮的、胖胖的,靠祖宗的荫庇取得了国子监监生的资格。

连年干旱,运河水枯,只好走陆路骑马前往。

欧阳光在路上打量着王阳明,但见王阳明脸庞瘦削,面色清和,眼神清澈却又蕴含着一种坚定;身材虽然略显消瘦,却也胸背挺拔;体态轻盈,步履沉稳。欧阳光瞅瞅王阳明的体态,看看自己的肥胖,有些自惭形秽,心里甚是感慨,他忍不住请教王阳明道:“王主考,晚生久仰您的大名,学生仰慕已久,今日得瞻风采,实属有幸。”

王阳明笑了笑说:“学友谬赞,请问学友贵乡何处呀?”

欧阳光答:“晚生江西九江人。”

路上,两人没有再多交流。王阳明在琢磨主考官应该秉持的出题思路和出题内容。一路上思考,到济南他已经有了一个成熟的出题纲要。在与陆偁,以及山东提学副使陈镐的见面碰头会上,王阳明说出来的已经是一套成熟的方案。碰面会在巡按衙门举行。

七品官的陆偁居中而坐,四品官的陈镐居左,主考大人王阳明居右。陆偁向京师客人介绍陈镐道:“陈道台是我们浙江人,绍兴会稽人,年龄比下官小。”听着陆偁的介绍,陈镐拱手道:“虚度四十三个春秋,惭愧得很!”陆偁继续介绍,“年龄虽然比我小,功名却比我早,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字宗之,号矩庵。”陆偁再介绍王阳明道:“矩庵先生,这是阳明先生,刑部主事,余姚人。今天我们三位浙江老乡聚会,叙的乡谊之情,谈的绝对是公事,一是一,二是二,掺混不得,含糊不得。现在说公事,乡谊等会儿在酒桌上再叙。”王阳明和陈镐两个老乡,再次拱手道:“自然!自然!”

陆偁,浙江宁波人,时年四十七岁。

陆偁郑重说道:“过去乡试,主考官多为儒学教授之流,官职末流卑微,做不得主,往往成了外廉官的傀儡,腐败丑闻层出不穷。这样的局面,实有愧于圣人为政以德的教诲,有愧于圣人故乡的清名,也有愧于我们圣人门徒的本怀。本官作为天子耳目,不能任由陋习继续。今年请得京师饱学之士阳明先生主考山东,一则京师官员,自能杜绝当地人情牵扯;二则自主出题,可以考查检验山东士子的学习实际;三则能为朝廷选拔经世致用的干才。这是希望能一举三得。”

王阳明像打坐一样,在椅子上坐得挺直,双手打拱说道:“守仁承蒙侍御大人抬爱,诚惶诚恐。主考大事,责任重大,为朝廷尽心尽力,是在下本分;为朝廷选才,必须有知人之明,要求眼明心亮。主考之重在于出题,出什么样的考题,便能选什么样的人才。是选拔考场上‘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临事百无一用的书呆子;还是选拔平时满口仁义道德,临难畏缩一团的伪君子?守仁接受这个任务以来,就一直在思考。刚才陆侍御说要选拔经世致用之才,我们所见是一致的,经世之才必须德才兼备。只要题目得当,从答卷内容的逻辑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思维思路是否开阔,是否细密,是否周详;从答卷字迹的工整与否,可以发现一个人的态度是否端正,可以发现一个人的心境是否沉稳;从答卷的字迹可以发现一个人的性格是否豁达,是否刚毅……这些都可以说是修身的内容。《大学》把‘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次序说得很清楚,经世之才来自哪里?来自修身!为政之德来自哪里?来自修身!‘四书五经’警句短言也好,长篇妙论也罢,都不过是我们的前辈圣贤介绍一些自己修身的方法和境界罢了。先贤们介绍自己的经验,目的是为了我们后辈修身有一个参照。修好了身,为政自然德才兼备。修身为了什么?为了‘近道’。这一点《大学》也是开宗明义。从政为了什么?为了行道。行什么道?行一贯之道,行忠恕之道,行亲民之道。修身如何,从三场的考题中,还是大致能考查得出来的。题目我已初步拟定,还请侍御大人和学宪大人定夺。”王阳明做这一篇长论时,像去年在浙江杭州万松书院演讲一样,因为很庄重,身子一直端坐着,语调铿锵着,直说得他前额上冒出了晶亮的汗珠。王阳明掏出手帕擦了把汗,端起杯子喝了几口凉茶。

侍御是对御史的雅称。

陆偁接过来王阳明手中的试卷题目草案,翻看着,不住地点头,面露喜色地轻声念叨着题目:“‘四书’这三道题出得很好,可谓层层递进的关系。陈学宪,你看,首题开宗明义,‘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这就是刚才阳明先生所言,大臣是为了行道,心中要存道义,双肩要担当道义。这第一题选自《论语·先进》,以圣人《论语》开题,可谓师出有名,名正言顺。第二道‘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这道题出自《中庸》,从日常生活服饰说起,可谓小处着眼,落脚在修身上。怎么修呢?非礼不动。不错!第三题‘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这道题出自《孟子·离娄下》,由第二道题的修身做起,顺着《大学》的修身次序,明明德,然后是亲民,这第三道题说的正是亲民行仁政、浑然与物同体的从政境界。”陆偁抬起头,对王阳明说道:“阳明先生,我学生时代主修《易经》,听说你是主修《礼记》,‘五经’题我不再多说,单说一下咱们两个的主修课,你这《易经》两道题我很赞同,第一道‘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这是圣人没有明言的一贯之道。先天后天一以贯之,天人合一,这道题可以考查考生的修身境界。要他们做了官后,详察体验天地万物变化规律,认识天地万物变化规律,摸索仁政亲民的做官规律,以达到天人和谐、步调一致的境界。第二道题‘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说得更是明白,做了长官后,人必须尊重天地万物变化规律,摸索规律,认识规律,遵循规律,利用规律,造福万民。你主修的《礼记》两道题,说到修身,更是题题不离一个‘礼’字。阳明先生,你曾专修过《礼记》,这两道题还是你自己来解释一下。”

王阳明心平气和地说道:“第一道题‘君子慎其所以与人者’,正如侍御大人所言,考查的是一个‘礼’字。这个礼有两层境界,第一层是明面上的,人前注意礼貌礼节;第二层更重要,一个人独处时,慎独,不欺暗室。考生学得肤浅的话,只知道与别人交往该如何做,不知道、做不到与天地、与自心交往时的‘慎独’之礼,其实就是一个诚。第二道题‘心好之,身必安之;君好之,民必欲之’。这个也是两层境界,最重要的是提醒,上有所好下必甚之。人做了官后,高高在上,可以选择做好榜样或坏榜样,不能不谨慎。”

陈镐拿着试题,点点头,评价道:“第三场这个论述题‘人君之心惟在所养’,这个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的注释,按阳明先生刚才对《礼记》题目的解释,这应该也是两层境界,一是为周遭所养,二是自养;目的是一个,近朱则赤,近墨则黑。不管是个人修身,做官交朋友,还是伴君进谏,都在一个‘养’。这也是圣人教诲的,日常存养省察的持敬功夫。这道题看起来浅显,答起来必须有深功夫。阳明先生不愧书香门第,学养深厚。我这里通过了。”

陆偁微微一笑,说道:“我们再恭维,别人还误会我们是任人唯亲、拉帮结派呢。阳明先生,这五道策问题,你简单地解释一下考查要点和思路。”

王阳明轻啜口茶,润润嗓子,凭着记忆,侃侃而谈:“第一道策问,目的在考查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这是《周易》的精神,易者,一是变化,二是永恒不变。变化的是形式,永恒不变的是精神。考查要点有三个:一、王者制礼作乐,是说朝廷的制度建设。二、我圣朝太祖、成祖自己制定有与古代不一样的礼乐。三、夫子说过‘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第二道策问,考查儒、释、道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三道策问,考查要点是安贫乐道的颜子和治世能臣伊尹,两位先贤各自的修身境界和追求。第四道策问,可以自由发挥,风俗是世风、民风的直接反映,怎样移风易俗,天下和谐,越自由发挥,越能考查出考生随机应变的能力。第五道策问是重头戏,是一道务实的时务题。这是一道压轴题。题目直接面对目前的棘手问题,目的是要考查这样几个实际问题:一、官员人浮于事,政事萎废,怎么办?二、赋税日重,仍然入不敷出,怎么办?藩国众多,消耗巨大,国库已难负担,怎么办?军士逃亡,军伍缺员,怎么办?蝗旱交替,民不聊生,流民为乱,怎么办?狱讼日繁,盗贼日多,怎么办?豪强霸占利益,民怨载道,怎么办?鞑虏嚣张,边境不宁,怎么办?这些都是当务之急,平常只会摇头晃脑之乎者也的迂腐书生,自然束手无策。豪杰之士自会脱颖而出。”

王阳明述说完毕,端起茶杯细细品茶。陆偁听罢,开怀一笑道:“痛快!痛快!此一考题,像一张大网,豪杰之士尽入罗网了。陈学宪,还请你把我们山东的生源情况介绍给阳明先生。”

陈镐清了清嗓子,慢条斯理地说道:“阳明先生果然学养深厚。只是我们山东不比江浙,自从宋室南迁后,夫子故乡就沦落为野蛮族群的跑马场,斯文扫地,书香不再。承蒙开国时太祖皇帝开科举,这里读书风气慢慢有所恢复。敝道是弘治十五年来此上任的。三年间跑遍了齐鲁大地,督促严查,教风学风已经走上了轨道。我省领六府十五州,一共八十九个县,人口六百七十六万,生员一共三千八百五十六名,敝道从中筛选出来一千四百人。我省今年可选七十五个举人。这正是夫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的推演。阳明先生主持今年的考试,客观上也是对敝道三年来学政的检查。敝道也像备考的学生一样,诚惶诚恐着呢!”

陆偁哈哈一笑道:“考题已定,等于稳住了定盘星。下一步就是组织一百多位考务人员的事了。公事已毕,矩庵先生,现在开始,我们摆酒为阳明先生接风,你的特号酒杯是否随身带着?酒杯一端,你就不诚惶诚恐了。酒桌上,我们只是浙东老乡,阳明先生?矩庵先生?”

王阳明一拱手道:“承蒙两位同乡前辈抬爱,同意使用在下的题目,我现在如释重负。”

陈镐哈哈笑道:“伯安,都是为朝廷选拔人才,你就不要客气了!成美兄,你说呢?”

陆偁对王阳明解释道:“的确。伯安,成美是我的号,自名和字中各取一个字。”

王阳明感慨道:“字君美,号成美,成人之美,君子之风。成美先生,阳明受教了。”王阳明疑惑地问陆偁道:“成美先生刚才说矩庵先生什么特号酒杯,什么特号酒杯?阳明初来乍到,不懂夫子家乡酒场规矩,可别闹了笑话。”

陆偁对着陈镐神秘一笑,说道:“矩庵先生,你还是自己告诉他吧。”

陈镐从包袱里掏出来一个黄铜酒杯,将之托到王阳明面前,上面刻着八个凸起的铭文:“父命戒酒,只饮三杯。”

王阳明疑惑地问道:“这酒杯能装一斤酒吧?”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