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关于理学的那些事
“哒,哒哒……”
“哈哈哈,真是痛快……”
未时时分,赵竑领着众人,携着各种猎物,泼剌剌的奔了回来。
自从登基后,这还是他第一次在野外这么畅快的耍一回,整个人感觉神清气爽,浑身通透;原本打算趁兴再来一场野外烧烤,但考虑到朝中还有一些紧要事等着回去处理,不得不罢休。
当上了这个皇帝,时间便不能完全随自个的意来安排的。
率领队伍回城,赵竑挑了一只野鸡,一只獐子,其余猎物分发给众人。
吃过迟到的午饭,小寐一会儿,便来到“垂拱殿”召集几位臣子商议处理事宜。
比如张至仁治军三策的具体实施,自己亲自设计的首款洪武通宝系列的款式定稿,以及战后难民救治事宜等等。
你说这宋军也是真他娘的龌龊。
一路攻城拔寨,势如破竹时,他们对百姓秋毫不犯,尽力安抚,体现所谓堂堂王者之师的风范;结果到了兵败如山倒的时候,便不再装了;一些觉得败得窝囊的军官为发泄胸中恶气,逃跑途中还不忘带人沿途搞破坏。
损坏庄稼,毁坏民舍,抢夺民财,干了不少坏事!
处理完这些事宜,王元春又试探性的提出了以理学作为新宋官方正统意识形态的建议,赵竑不置可否。
回到御书房,批完奏折,便又拿起王元春那份奏疏细细看起来。
”治大国如烹小鲜”,治国方略需小心谨慎,思谋周全才行。
实施后再发现问题,纠正起来是很麻烦的。
一个王朝的覆灭在其建国初始的国策中,就已埋下了隐患;这一点,赵竑深表认同。
朕的新宋现在就是一张空白纸张;需要高明的画匠在上面绘出美丽的蓝图。
于是乎,他反复细读,思考许久,对劝课农桑,办学堂,兴科举,兴商肆(宋朝是最会搞钱的朝代,朝野上下相比其它朝代对商人相对宽容)四条,作了一番修改和补充。
便唤来叶桐,吩咐道:“将朕打了勾,补充过的条款整理出来,发给政事堂先议议,议好后,递给朕批了,便可执行了!
朕未打勾的,暂时不要动!”
“遵旨!”叶桐接过画得密密麻麻的奏疏,进到内室,处理完毕,便匆匆出宫,奔政事堂而去。
赵竑闭目养了一会儿神,喝了半盏茶,来到御花园,一边观花赏景,一边思考自己未打勾,王元春刚才提及过的,以理学作为官方正统意识形态的建议。
这确实算是不错的抛砖引玉,将赵竑的思维引升到更深层次的治国之道上来。
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一个正统的意识形态来统摄,很容易成为一盘散沙。
对于当今流传甚广的儒家学说之理学,受过真德秀悉心教导的他自然是陌生的。
春秋时孔子首提“仁”和“礼”的概念,创立儒家学派。
战国的孟子发展其观点,主张行仁政,“民贵君轻”,并阐述为何要这般做的原因。
西汉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新儒学,核心是“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深得汉武帝刘彻的欣赏,儒学也因此取代黄老学说,成为汉朝的官方意识形态。
魏晋喜谈玄学,唐朝时外来佛教过度繁荣,人人都在大谈佛教;韩愈出于对本土文化传统的深深忧虑,首提道统问题,将佛教视为异端,主张“焚其书,庐其居,人其人。”,但并未改变唐代思想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