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慈真缓缓摇了摇头道:“老衲毕竟年逾古稀,想来也应有些耳聋目盲,大概是看走了眼吧,还是不说了。”
“慈真长老,小生命中若有甚不吉之处,还请以实告诉。”孙儒臣站起身来双手合十向慈真长老深深行了个礼说道:“自小生出生以来屡次听父母曾说,家母怀胎之前便曾遇高僧指点,说小生命有凶相,却未曾说得明白,今日长老言语中似有此意,小生定要问个明白,也算替家中父母了此心结。”说罢又深深一拜,口称:“恳求长老切莫隐瞒。”
“长老,有什么事你就说吧……”昕茗见儒臣如此,只得说道:“方才长老所问之事……昕茗确实有意于这位公子,所以才敢带他入寺中来叨扰长老清修,若他有甚不吉,长老说与我知道了,或许也可替他做些事情,化凶为吉。”
“唉。”慈真长老叹口气道:“情非善物,浓必伤身,薄必伤魂。两位施主切莫施礼,老衲山野鄙僧,弃世而居之辈,断然受不得世人之礼。”
长老说罢,二人只得起身,孙儒臣与白昕茗都是面颊通红,只等慈真开言。
“孙施主,你方才说曾有高僧算你命数,可知其详情?”
“知道。”儒臣点一点头道:“小生年幼时,父母时常将那些话挂在嘴边,时至今日小生已是烂熟于心。那位僧人曾对家父家母说我幼时忤逆,或有早夭之兆。”
慈真点一点头,一言不发。
“他还有诗一首,偈语两句,那诗是说:‘廉贞囚命在丰朝,天相龙须争命宫。相思铃响王臣至,化碧三年为情穷’,偈语便是‘智慧法缘,须向心求。有为非法,劫数在天’与‘命有缘法,人可自修。’再无他言。”
听到这里,慈真张开双目望向儒臣,眸中精光如炬,直看得儒臣有些发毛:“孙施主,你自幼至今可曾因这些话而有什么臆想么?”
“臆想?”儒臣道:“这个不曾,小生始终认为命理之事,纵使知道寿限将至也不能做得什么,与其日思夜想这件事,反不如将神思耗用于事,若能做得出一番事业,赢得生前身后一帆风顺,纵使夭亡也无有遗憾了。”
慈真点点头,又看着白昕茗问道:“白施主,你看孙施主言谈之间,可有灵慧乏无之兆?”
昕茗摇了摇头:“一直都没有过。”
“老衲方才所言,并非说孙施主缺乏灵慧,而是他别有非凡之处。”慈真不紧不慢地说道:“说他不满足第一桩事,并不是指‘有灵根、慧根’这一件,而是再往前那半句,老衲曾说:‘红尘世人,若无灵根、慧根,便也不需叫老衲看相’,这位施主不满足的,乃是‘红尘世人’这四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