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尚当仁不让,不仅仅要在道理上占上风,还想再佛法上占据高地,所以他也紧跟而上的说道:“我佛世尊出世本怀,无非一大事因缘——欲令众生开佛知见,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欲令众生入佛知见。
开者,当是众生本有;既是本有,当是一开即示;既为示,当是一示即悟;既言悟,当是一悟即入。
此开示悟入,次第圆融,即开即示即悟即入,直入菩提萨婆若海。”
王守仁一皱眉,却也随口答道:“若人在梦,梦中人事,千千万万,万万千千。
此梦此境,岂关他人?何有别事?无非梦人一念变现!梦中被狗咬,能咬者谁?被咬者谁?又正梦之时,不见梦人而梦人常在。
方醒之刻,梦境杳无而梦境不失。
梦人阿也,梦想弥也,梦境陀也。
诸佛如来出世本怀,良苦用心,无非劝道一切众生赶快赶快,梦中醒来。
大和尚你从小坐局在一间小房,那么你的心之量,就是一间小房。
我来,就是给你开门见天,其心之量,当下即天,何能再小?此为菩提不退转也。
又如有人,溺于水中,眼不能睁,一旦见水,衣虽还湿,无复命险,此为见水离水,带业往生。
再如升举,以苹果大之气球岂升西瓜大之铁块?而房屋大之气球,轻举西瓜大铁块。
瓜铁,定业也;气球,心量也。
定业,定量也;气球,变量也。
明理之人,心旷飞扬;昧理之人,情执低沉。”
大和尚突然抓住了王守仁的这一次破绽,立刻说道:“翻译《妙法莲华经》的大师鸠摩罗什,七岁随母到寺庙拜佛,自己把一个千斤宝鼎一只手拿着玩。
其他人看了惊叹不已:「这个千斤宝鼎我们十个人都抱不起来。
这个小孩力气这么大呀」!他头脑里有了重量的概念以后,那个宝鼎唰地一下落地,两个手怎么样推,纹丝不动。
七岁的鸠摩罗什当下开悟。
连白天黑夜、轻重多少,都是我们在打妄想。”
王守仁笑了,他终于『奸』计得逞,可以快速的结束这场辩论了,因为不败的存在——“大和尚以为没有这样的人吗?以为我在妄想吗?事实胜于雄辩,就让我的小书童来试试吧。”
在王守仁的示意下,不败把大殿一侧的一个有点歪斜的罗汉像,重新扶正了一下。
但是不败却并不是轻轻一推,扶正了拉倒的,而是一下子把那硕大的罗汉像拿过来放在了大和尚的面前,让他检验一下。
大和尚也不是凡人,竟然也能只用一只手一推,就把那巨大的罗汉像推动了一点。
但是正因为他推动了这一点,所以就更加明确的知道这罗汉像的重量几何了。
在大和尚检验完了以后,不败举重若轻的把罗汉像再次小心翼翼的放回了远处,并且还精心发摆了摆位置!
不败装扮的小书童再次退到王守仁的身后,不怪定定的看着面前的大和尚,突然伸出了一只手,然后握手成拳,再变拳为掌,并且随着手势的变化还大声说道:“阿”、“弥陀”、“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