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大殿上方的案几上皱眉沉思的王莽,听到六子的声音,抬头望了一眼后,心中已知六子打算说什么,即道:“讲!”
“朝臣之议,还有太子之建言,非儿臣不愿,实属儿臣不能也。
西域之乱局,远非战报所言那么简单,儿臣常闻西域行商言之,‘西域无国,西域有国,也是强盗之国’。
强盗之众,或有十数万之众。
朝廷不出兵力,儿臣不知西域各国残余贵族有多少人马,可供儿臣驱使。但想来不会超过十万。
如此情况,即便儿臣去了,也不会扭转乾坤,只怕会让西域乱上加乱。
到不如稳妥一些,以南城为根基,而后资助西域王族……”王匡出声道,说出了心生,也是在尽量不损坏大新国力的情况下,最为稳妥的建议。
他的话尚未说完,左侧就传来了另一个声音。
“看兴武王的意思,莫不是想看着西域强盗远攻大新,继而置之不理?”大司徒司直出列,争锋相对道。
这家伙是坚定的太子派,当然希望军中或是民间的声望皆已超过太子王临的兴武王王匡,离得常安这座大新的中枢远远地。大司徒司直这么着急的跳出来,无非是想让王匡接下来的话说不出,再以大义来说服皇帝。
果不其然,大司徒司直站出来后,又有司明大夫马安出言抨击王匡,再言西域于大新的重要性。这些人的态度很坚决,西域必须出征,他王匡若是不服从朝廷的决定,那就是置大新的安定于不顾。
朝臣的攻势不可谓不猛,与王匡相交还算不错的几位朝臣,当然是替之出言,如京兆尹,大将军王林,岳翁立国将军孙建等人。
在这样的情形下,两边的交锋需要一个人打破,以便让皇帝早下决心。
最终打破两边僵局的,不是别人,正是当朝大司马逯并。
“鄙臣赞成大司徒司直之言,西域的安定,事关大新国本。平定西域之乱,使南城之地恢复稳定,此之大任,非兴武王莫属!”
逯并这一番言论,最终是把皇帝王莽给说服了。
直到离开未央宫,在朝臣或幸灾乐祸或惋惜中的眼神中走下台阶,王匡也难掩心中的失落和困惑。
逯并缘何会在这个时候出声?
王匡自认与逯并的几次交往都还不错。他没有必要妄做小人,将之往火坑中推。从数次的交往中看出,逯并绝非是什么小人之辈,对方或是有自身的考量。
“时也,命也!
这或许,就是所谓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坐在马车内,多望了几眼常安的街景,王匡心中不由得发出了此声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