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洛阳城里的皇城、宫城设置于西北,宫城位于核心,其南为皇城,东西各建有隔城和夹城,北面为玄武城、曜仪城和圆壁城,东夹城之外还建有东城,东城之北为含嘉仓城,以上自成体系,和城市其他地方还有区隔。
城东北和南城是居民区和商业区,划分为坊市。隋唐洛阳城内设有三市,隋代在南城设有丰都市和大同市,城北设通远市;唐则设西市、南市和北市,都在城内洛水沿岸。城内主干道是定鼎门内大街,宽三十余丈。
安史之乱后,唐代走向衰弱,洛阳经过几次战火之后也趋于荒废,昔日坊市大都变为农田,但是基本架构延续到宋朝。
宋代洛阳维持了皇城和宫城,但是规模日渐缩小,宋徽宗时改为行宫曾扩建一次,外城城墙日渐倾颓,很多城市防御措施也已经失修了。金灭北宋之后,洛阳再临战火,城郭宫室再遭兵劫,就逐渐从一个全国性城市,变为一个区域性城市了。
现在刘克仁和军师二人所游览的洛阳城,虽然不复以往的辉煌,但是那往日的辉煌值得所有的人去凭吊。
军师问刘克仁道:“将军可知道洛阳城的八大古关?”
刘克仁想了想答道:“知道是知道,只是没有先生知道的清楚,还是先生教我吧!”
军师笑道:“将军这是取笑鄙人呢,还是将军说说吧。”
刘克仁也笑了笑道:“这名气最大的当属函谷关,南峙巍巍秦岭,北淌滚滚黄河。战国时,秦国始在此处置关,称秦关。汉楼船将军杨仆‘徒关于新安’,南史称汉函谷关。函谷关为洛阳通向西方的要塞,东指洛都,西望长安,南临涧河,北依邙山。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为洛阳八关之首。第二个是轩辕关,轩辕关是洛阳东南门户,位于太室、少室两山之间。两侧山崖怪石嶙峋,山势雄伟险要,道路曲折盘旋,是洛阳东南部的险关要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轩辕关因山路曲折旋绕,又名‘十八盘’。第三个关叫作小平津关,小平津关位于孟津关之东约二十里,也是黄河上的一道津渡。其地位仅次于富平津(孟津),故名‘小平津’。第四个关口是旋门关,旋门关古称‘虎牢关’,汉改‘成皋关’。虎牢,春秋时为郑国之地。相传周穆王获虎筑栅笼喂养于此,故名‘虎牢’。”